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病毒对环境的污染

发布时间:2021-01-15 16:30 编辑者:伟业计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大量的工业排泄物以及农药等的使用导致了环境的化学污染,但同时包括各种病毒在内的生物性污染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危害性。1987年12月底~1988年1月初,上海居民因食用毛蚶中毒,引起了甲型肝炎爆发流行,就是由于甲型肝炎患者体内排出的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环境后,通过污水等排人海水或养殖场,导致毛蚶等水产品被病毒污染所致。

2003年上半年,我国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经国内外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已经查明其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致病性很强,病毒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后污染环境,病毒颗粒可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极易被健康者吸人而感染,对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却忽视了病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目前,关于病毒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病毒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污染来源与途径

(一)污染来源

一般情况下,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中复制,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因此,人和动物是病毒复制、传播的主要来源。

①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对大多数病毒来说,病人是重要的传播源,尤其在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的时期,其病毒传播能力最强。此外,有些病毒携带者,多数处于传染病的潜伏期,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外排毒,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②受病毒感染的动物。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兽共患性病毒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人,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污染的动物性食品感染给人的。如偶蹄动物的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③环境与水产品中的病毒是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病毒粒子可在土壤、水、空气中存活相当长时间,可造成水源、谷物、蔬菜等食品污染,如引起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污泥和污水中存留10天以上,其中生长的蔬菜就可能带有该病毒。贝类浓缩海水中肠道病毒的能力非常强,当食用这些贝类时,如果加热不彻底,就会引起食源性病毒病。

(二)污染途径

来源于污染源的病毒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空气、水源和食品。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条。

① 带病毒的人和动物通过粪便、尸体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水源,如细小病毒、呼吸肠道病毒等。

②带有病毒的食品从业人员通过手、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在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对食品造成污染,如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病毒的动物与健康动物相互接触后,使健康动物染毒,导致动物性食品的病毒污染,如牛、羊肉中污染的口蹄疫病毒,禽肉和禽蛋中污染的禽流感病毒。蚊、蝇、鼠类、跳蚤等可作为某些病毒的传播媒介,导致疫病流行,如乙肝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污染环境的病毒被人和动物吸收,并在体内繁殖后,又可通过生活用品、粪便、唾液等分泌物以及动物尸体对环境造成再污染,导致恶性循环。

二、病毒污染环境的特点

(一)污染和流行程度不同

散在发生。由于安全性防范措施不同,地域性、自然条件等的不同,使病毒污染食品、水源等常常呈零星发生,各个污染在发生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的联系。流行性污染。在某一时期某个地区某种病毒污染环境的数量显著地超过了平时的污染量。当病毒对环境的污染呈散发性时,若安全意识不够,防范措施不当,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又适合病毒繁殖时,可导致污染流行。污染大流行。大流行往往是流行性污染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传播,波及范围很广。爆发污染。其特点是具有突然性,在短时间内可发生大批的病毒污染。

(二)污染和流行有一定的时间性

具有季节性。病毒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是由于该季节自然条件适合于该病毒的增殖和传播。一般呼吸道病毒的污染和流行常常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常在夏秋季发生流行。带有周期性。某些病毒对环境的污染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流行,往往造成某一传染病发生周期性流行。当某些条件改变后,周期性可能消失。

(三)污染和流行常表现为地区性

本地化。有些病毒对环境的污染和流行常局限于一定地区范围内。这与病毒在外界发育所需的自然条件、传播媒介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外来性。有些病毒虽然以前在本地区没有,但由于交通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开展,可从别的地区传人,当条件适合时,可发生环境污染和流行。如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因此,应加强对动植物进出口检疫的管理,防止外来病毒传入我国。

三、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病毒是微生物中的一个类群,体积很小,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近几十年来,病毒学研究突飞猛进,有关环境污染病毒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从污染的食品、水源、空气、土壤中已经发现了多种病毒,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是专性寄生微生物,只能在寄主的活细胞中复制,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但是,任何食品、水源、空气等都可以作为病毒的运载工具,许多病毒病的发生都是食源性的。Larkin(1981)列出了人类因环境污染而感染胃肠道病毒的种类有: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细小病毒、乳多孔病毒和腺病毒等。

当人和动物摄入带有病毒的食品或饮水后,即可引起病毒性传染病。患者常常表现头痛、发热、乏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病毒侵害部位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并导致机体功能的改变。严重的不可逆病变往往预后不良,甚至造成死亡。如乙型肝炎病毒可导致机体患乙型肝炎,常常呈慢性经过,患者可表现出乏力、消化功能降低、厌食、消瘦、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若不能控制病情,由于病毒在肝细胞大量复制,导致肝组织变性,可转变为肝硬化。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后,可导致死亡。

有些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如土壤、水、空气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污泥和污水中存留10天以上,可通过污染的蔬菜导致小儿患小儿麻痹症。无论何种病毒污染环境,一旦被适宜的寄主摄人,即可大量繁殖,继而引起相应的病毒病,对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贝类生物在肠道病毒污染的水中生活时,可将病毒粒子吸收人体内,浓缩肠道病毒。若食用未彻底清除病毒的贝类,极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实际上,食用毛蚶、牡蛎、蛭子、蛤蜊等水生动物时,一般的处理方法往往不能彻底杀灭病毒。

含有病毒的毛蚶虽经煮沸后食用,但仍不能确保这类食品是安全的。流行病研究结果表明,进食煮沸过的不洁毛蚶,仍有11.9%的人发生腹泻,6.05%的人发生甲肝。实验进一步证实,积聚于贝类体内的病毒比游离于水体的病毒对热具有更大的耐受性。因此,当某地区已有病毒污染时,食用附近水域的贝类具有很大的危险性。1988年1月初,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的甲型肝炎爆发流行,仅在短短一周多时问内,就有约1.8万人发病。中毒者普遍有恶心、呕吐、脐周疼痛继而腹泻、发烧及甲肝症状。这种大规模、蔓延迅速的中毒事件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为人类警惕病毒对环境的污染敲响了警钟。

参考资料: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分析检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培养基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环境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