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野外实践安全知识及救援(二)

发布时间:2018-04-22 16:00 编辑者:周世红

2、雷击

雷电通常会击中较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线路传到地上。如果人遭到电击,则会造成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等伤害。野外实习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雷电的伤害,切记以下事项:

(1)要时刻留心天气预报,天气不稳定或有雷暴时不得安排野外实习。在室内,尽量不要站在窗口或靠近电器,以免遭受电击危险。

(2)在户外实习时,如果遇到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空旷地上的小茅屋内或高层建筑物旁避雨,应尽可能迅速躲人较坚固的建筑物内;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3)在野外时如果在山顶遇到雷雨,要赶紧蹲下并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切勿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如铁栏杆或其他金属物体等,并迅速取下身上的金属首饰等;切勿顶着雷电涉水、游泳,应尽快离开水面寻找地方躲避。

3、高温、中暑与过热

野外实践时常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人体不能靠自行出汗来调节体温,则极有可能出现中暑。中暑时,患者会感到发热、皮肤干燥而泛红;体温可能升至40℃以上,出现晕眩、呼吸和脉搏加速,严重者会产生休克。此外,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运动时,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所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则有可能发生过热。此时,患者会出现体力衰竭、头痛、晕眩及恶心,还可能会肌肉抽筋,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和脉搏快而浅弱,体温下降,严重时,有可能导致热衰竭。

要预防中暑和过热,安排上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造成体力消耗过大;安排好防护用品,避免长时间在太阳直射下作业。如果有中暑,应让患者躺在阴凉处,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浸水、敷湿的衣服或吹风等方法迅速降低体温,直至症状消失。若患者处于大量流汗、抽筋或脱水状态,应立即补充淡盐水或摄取流质饮品。

4、暴寒与失温

身处寒冷的地方又没有足够的衣物和其他保温措施时,会导致人的体温下降,时间长了甚至会致命,这种现象称为体温过低(失温)。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来的寒雨或暴雨,导致气温急降,也容易引起暴寒。暴寒的病症表现为疲倦、无精打采、皮肤冰冷、步履不稳、浑身发抖、肌肉痉挛、口齿不清、产生幻觉等。

预防暴寒,必须带上足够的备用衣服及鞋袜。前养足精神,安排好作息时间,不应过度劳累,以免消耗体力。如果遇到雨雪和寒潮,应找地方躲避风雨,迅速更换湿衣服;用衣服或发热袋、睡袋等把头、脸、颈和身体包裹以保暖,并食用热饮及高热量食物以增加体温。

5、山火意外

(1)山火的成因与危害。

山火,又称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灌木大火,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山火通常发生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除了闪电原因外,世界上90%以上的火灾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而在中国,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占98%以上。除了纵火、雷击外,还有过失引起火灾。其主要原因来自违章和不慎,如1987年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森林大火等。德国弗赖堡大学全球火灾监测中心研究表明,虽然全球气温变暖导致森林火灾多发,但规范人们的用火安全行为,是杜绝火灾隐患和控制火灾的关键。火灾造成的人身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中毒等。

(2)山火的预防和人身保护。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同学们在野外山林实习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①任何时间都应小心火种,切勿在非指定的烧烤或露营地点生火煮食、吸烟等。

②遇到山火时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撤离火场时要密切注意风向变化,根据山火蔓延方向选择逃生方向,此时应尽可能逆风而行,切不可顺风。

③山火蔓延速度极难估计,若发现路前方远处有山火,不应冒险尝试继续行程,以免为山火所困;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则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切勿走进山火会很快蔓延且产生较高火场温度的矮小密林及草丛,以减少身体受伤的机会。

④如果有水源,则用湿毛巾捂着口鼻,防止被烟雾伤害口腔及呼吸道。

⑤参与救火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要随便试图扑灭山火。

6、地震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在野外遇地震时,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

7、洪水

洪水通常是指由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洪水会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学们在野外实习时,一旦遇到洪水危险,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1)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允许,应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因积雪融化或连降大雨,洪水会自山上突然奔泻而下形成山洪。遇山洪暴发时应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以防触电。

(三)野外危险动植物的伤害预防

1、预防毒蛇和毒虫伤害

(1)防毒蛇咬伤。

在野外,常见的游蛇亚科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一般很少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

蛇(如蝗蛇)一般都是昼伏夜出,特别是在闷热的夜晚,经常出来待在路边;有的蛇(如竹叶青)常常盘踞在树上,伺机攻击猎物。因此,所有师生在野外采集标本时,必须戴草帽,穿厚一点的裤子和有鞋帮的鞋子,并打上绑腿;走路时要手持木棍或竹竿;夜晚走路要尽量快一点,防止万一踩到蛇尾而被咬;尽量沿已有的道路行走,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自行走草丛和杂树林;遇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

(2)防毒虫蜇伤。

在野外,常常会遇到马蜂、蜈蚣、蝎子等毒虫的伤害。

①马蜂经常在树上筑巢,形成马蜂窝,如果不捅它,一般情况下马蜂不会主动袭击人。遇马蜂追来时,要站在原地不动,不要乱跑;马蜂对白色的运动物体比较敏感,因此上山时尽量不要穿白色的衣服;如果偶遇野生蜜蜂,也要小心防止被蜇伤。

②在山区,土坯房里常见蜈蚣、蝎子等。成体蜈蚣在夜晚身体会发出荧光,所以在黑夜里如果发现路上有带绿光的条状移动物要格外小心,不可触摸。山区实习应穿着长裤、长袖衣服,在身体和衣服上喷涂防蚊油,避免使用芬芳味的化妆品,可减少毒虫伤害。

2、防蚂蟥叮咬

蚂蟥一般生活在潮湿的树林下或水沟边,每年4月至9月是其活动的季节。人一旦触碰到它,它便立即吸在人体表面,吸足血后就自动离开。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如果不幸被蚂蟥叮咬,一定不能强拉,可用手拍打被叮咬的周围皮肤,让蚂蟥脱落;也可以向蚂蟥身上滴几滴酒精或撒点食盐使其脱落。在潮湿的林下工作时,应穿戴套袜,并喷洒一些驱虫剂,这是预防蚂蟥叮咬的有效办法。

3、防猛兽袭击

由于野外实践是集体行动,大型动物见到大队人马就会远远地躲开,所以不容易碰到猛兽的袭击,但也要以防万一。一旦遇到大型动物(如受伤的野猪),千万不能各自逃跑,大家要立即相互靠拢,集中手中的木棍等工具,防止动物袭击;利用喊声、恐吓声、恐吓动作以及杀虫剂等难闻气体来驱赶动物;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主动出击。

4、防危险植物

野外有些植物会对人构成危险。例如,漆树会令皮肤过敏,两面针可刺伤手脚。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采摘植物时应尽量戴上手套操作,并留意是否有针刺,尤其是采摘不熟悉的植物,必须戴手套。切记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

参考资料: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