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常见霉菌鉴定(一)

发布时间:2020-11-11 16:30 编辑者:伟业计量

一、培养和鉴定方法

霉菌由于培养条件的不同会在鉴定特征上出现很大差异,即便是同一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培养也可能会有显著的区别,因此鉴定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和比较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基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他如温度及光线等也都有影响。

(一)培养基的选择

鉴定食品中霉菌菌种常用的培养基主要为固体培养基。不同种类的霉菌应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1、曲霉素:最常用的鉴定培养基是察氏琼脂培养基。另外还可选用麦芽汁琼脂和玉米琼脂作为鉴定辅助培养基。

2、青霉素:鉴定用的培养基也是察氏琼脂培养基。但由于青霉的菌落颜色单一,鉴定比较困难,有些菌种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颜色不典型。有三个基础培养基可供选择,即察氏琼脂培养基、察氏酵母浸汁培养基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3、镰刀菌素:镰刀菌属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菌种的培养性状很难保持稳定,初分离时有时只产生菌丝体,常常很难诱导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在鉴定工作中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首先选择适合产生各种性状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最常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促进孢子生长,可采用小麦煎汁培养基,振荡培养4~7d可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

4、其他菌类:食品中污染的霉菌大多数为半知菌,常见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也可用察氏琼脂培养基,但根霉由于不能利用硝酸盐为氮源,故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

(二)培养方法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

1、平板培养。霉菌的菌落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观察,通常采用平板培养观察其生长速度和菌落的特点。一般采用点植方法在平板上点种一个点或三个点,每菌接种二个平板。

接种方法:将制备好的平板倒置于实验台上,左手拿起皿底,使培养基朝下,右手持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点种于培养基中心一个点或成三角形的三个点,再将皿底扣在皿盖上,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可避免霉菌孢子散落在培养基上,使菌落只生长一个或三个典型菌落,便于观察。若不翻转平板,培养基朝上,则可将待检菌种制成孢子悬液,用接种环接种于培养基上,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2、斜面培养。斜面培养是菌种传代,菌种保藏的最常用的方法,也可用于鉴定时观察菌种生长特征。

接种方法: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斜面中央的一点点种,或从中心向上划一条直线。中心点植入法能获得最特征性的生长物,单线接种不仅培养物更典型,而且斜面能更迅速复满菌落。

(三)鉴定方法

1、培养特性的检查。主要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平板和斜面培养物的特征,记录以下内容。

生长速度:主要记录菌落生长的快、中、慢、极慢。一般在培养两周时,测量菌落的直径。

菌落的颜色:有些菌株在培养期间,菌落颜色变化很大,主要观察菌落表面(包括子实体、气生菌丝和菌核等)和底部埋伏型菌丝在不同阶段的颜色及其变化。菌落的背面颜色及其变化等。

菌落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平坦、隆起、凹陷或有皱褶,有无同心环或放射状沟纹;边缘是否整齐,是全缘的、锯齿状的、还是树枝状的和纤毛状等。

菌落的质地:指菌落外观似毡状、绒状、棉絮状、羊毛状、束状、粉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等类型。

培养基颜色及其变化:观察是否仅限于菌落所覆盖的部分,或扩散于更大范围。

渗出物:有些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带颜色的液滴。观察时应注意其色调和分泌的数量。

2、显微镜检查。霉菌的培养性状离不开显微镜检查,常见的检查方法有:

活培养物的检查:在制片检查前,可将斜面培养物横放在镜台上,用低倍镜借助透射光检查斜面边缘处的孢子和孢子头形态。平板培养物也可放在镜台上,打开皿盖,用低倍镜观察菌落的边缘,可以观察到青霉、曲霉成熟子实体的结构。平板培养当刚长出小菌落时,也可以取出一个平皿,以无菌操作,用小刀将菌落连同培养基切下1cm×2cm的小块,置菌落一侧,继续培养,于5~14d进行观察,亦可直接观察子实体着生状态。

载片标本的检查:取载物片加乳酸一苯酚液一滴,用接种针钩取一小块霉菌培养物置乳酸一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撕开成小块。切忌涂抹,以免破坏霉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热排除。制片时最好是在接种罩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

将制好的玻片,置显微镜物镜台上,观察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孢子的排列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四)检索表的使用

鉴定霉菌时,按照上述要求,经详细观察,根据其主要性状,利用检索表可以查找它们的归属。检索表基本上有阶梯式和双叉式两种类型,是把分类上相对应的主要性状或关键特征列出来,便于对照比较。根据观察结果对照这些特征,一步一步地追索,直至查出名称为止。但是单独依靠它,有时也不一定能达到定名的目的,还需要对照详细描述图片甚至实物标本才能最后肯定。

二、常见霉菌特征

(一)曲霉素(Aspergillus)

曲霉素的菌种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种类很多,是引起粮食、食品和饲料霉坏变质的重要菌类。

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和赭曲霉等。这些霉菌的代谢物为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和赭曲霉素。

曲霉属的颜色多样,而且比较稳定。营养菌丝由具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无色或有明亮的颜色,一部分埋伏型,一部分气生型。分生孢子梗大都无横隔,光滑、粗糙或有麻点。梗的顶端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顶囊,在顶囊上生出一层或二层小梗,双层时下面一层为梗基,每个梗基上再着生两个或几个小梗。从每个小梗的顶端相继生出一串分生孢子。由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链构成一个头状体的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头有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如球形、放射形、棍棒形或直柱形等。曲霉属仅少数种形成有性阶段,产生封闭式的闭囊壳。某些种产生菌核或类菌核结构。少数种可产生不同形状的壳细胞。

参考资料: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

相关链接:霉菌黄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