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杨树叶生物质炭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硝态氮可加快作物生长,延长作物生长期和采收期。图4为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的变化。由图4可见:CCK和PCK处理土壤中硝态氮的质量比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两种施肥模式下,CC1,CC2,PC1,PC2,PC3处理土壤中硝态氮的质量比在玉米生长周期内均呈上升趋势;CC3处理土壤中硝态氮的质量比变化不显著,但仍高于其他处理方式土壤中硝态氮的质量比,这可能是杨树叶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的碳氮比所致,或与杨树叶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的pH值有关。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硝态氮的吸收能力不同,幼苗期较弱,在土壤硝化作用下,硝态氮迅速富集;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植物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硝态氮的质量比增长减缓,并出现下降趋势;在成熟期,植物的吸收能力减弱,硝态氮的质量比略有增加。
土壤中速效氮的质量比可反映近期内土壤氮素的供应情形。图5为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速效氮质量比的变化。由图5可见,CCK处理土壤中速效氮的质量比呈下降趋势,PCK处理土壤中速效氮的质量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玉米生长期内,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中速效氮的质量比变化均不明显,其中PC1处理土壤中速效氮的质量比高于其他处理方式。
全氮质量比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土壤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图6为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全氮质量比的变化。由图6可见:CCK和PCK处理土壤中全氮的质量比均呈下降趋势;在玉米生长期内,CC1,CC2,CC3,PC1,PC2,PC3处理土壤中全氮的质量比变化不明显,全氮质量比整体上随玉米生长时间的延长呈略上升趋势。在玉米生长期内添加杨树叶生物质炭均远高于不添加杨树叶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全氮的质量比。主要因为土壤中添加杨树叶生物质炭后,改善了土壤孔隙及其通气状况,同时抑制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和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从而使土壤中全氮的储量增加。
1)在玉米生长周期内,传统施肥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土壤铵态氮的质量比均为w(生物质炭)=2.0%>w(生物质炭)=1.0%>w(生物质炭)=0.5%>不加生物质炭。在两种施肥模式下,添加杨树叶生物质炭对土壤铵态氮质量比增加的差异不明显。
2)传统施肥方式添加w(生物质炭)=2.0%的土壤中铵态氮质量比最高,平均值达到了36.43mg/kg,为传统施肥方式不添加杨树叶生物质炭处理平均值的154.4%;传统施肥方式添加2.0%杨树叶生物质炭的土壤中硝态氮质量比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仍高于其他处理方式下土壤中硝态氮的质量比,可能是杨树叶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的碳氮比所致;传统施肥方式添加0.5%生物质炭的土壤中速效氮质量比最高,原因是土壤中速效氮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蛋白质)反映的是土壤近期的氮素供应情形。
3)土壤中添加杨树叶生物质炭后,改善了土壤孔隙及其通气状况,同时抑制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和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从而使土壤中全氮储量增加。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吉林大学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杨树叶枯病[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分布广泛,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杨树叶枯病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杀茵剂污染环境,同时促使该地区抗性种群的形成。木霉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已作为生物剁剡应用于一些树种的病害防治。文章以生防茵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为试材,研究2种木霉菌株对杨树叶枯病痛原菌株生长的拮抗作用,及其对杨树叶枯病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利用木霉茵有效
了解更多> >杨树叶枯病[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分布广泛,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杨树叶枯病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杀茵剂污染环境,同时促使该地区抗性种群的形成。木霉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已作为生物剁剡应用于一些树种的病害防治。文章以生防茵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为试材,研究2种木霉菌株对杨树叶枯病痛原菌株生长的拮抗作用,及其对杨树叶枯病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利用木霉茵有效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