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大米蛋白(Riceprotein,RP)是对源于大中。与小麦和玉米蛋白相比,大米蛋白质具有低米中蛋白质的总称,一般存在于大米加工副产物过敏、易消化特点,是公认的优质膳食蛋白,在婴幼儿食品和高端食品中应用前景广阔川。不同加工过程产生的大米蛋白在组成和功能性质方面均有差异。文中介绍了大米蛋白的主要来源、功能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现状,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大米蛋白粉来源
完整的大米中,蛋白质含量8%左右,主要由清蛋白(2%~5%)、球蛋白(2%~10%)、谷蛋白(66%~78%)和醇溶蛋白(1%~5%)组成,其中,水不溶性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占80%以上。因此,不同加工方式所产生的大米蛋白,其含量和质量差异很大。大米蛋白是所有粮食中生物效价最高的蛋白质。此外,大米蛋白是一种低过敏性植物蛋白,在幼儿体内的消化率、生物价和净蛋白质利用率分别为88.8%、90%、79.9%,因此适合在婴幼儿及中老年食品中使用。
1、大米淀粉加工副产物
淀粉是大米中的主要组分(80%),其次是蛋白质(8%)。大米淀粉属于典型的小颗粒淀粉(2um~8μm),且颗粒均一。糊化的大米淀粉吸水快,质构非常柔滑,类似奶油,具有脂肪的口感,且容易涂抹开,因此,可作为油脂模拟物用于食品。此外,大米淀粉具有很好的冷冻-解冻稳定性,可防止食品在冷冻过程中的脱水收缩。目前,国内大米淀粉年产量约为4万吨,主要作为增稠剂、填充剂、赋型剂和功能因子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大米蛋白是大米淀粉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大米淀粉加工方法主要有:碱溶液法、酶法以及机械法。其中,碱溶液法是利用碱液脱除其中的蛋白质和部分脂类,再经冲洗、离心,得到淀粉,碱液中的蛋白质可通过酸沉法回收该方法对环境污染很大,目前已很少使用。酶法是一种比较环保高效的方法,利用蛋白酶将大米中不溶性蛋白质水解为可溶性蛋白,再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得到大米淀粉和蛋白质。酶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所得大米淀粉中残留蛋白和脂类较高。机械法是--种比较新的大米淀粉和蛋白质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特殊的高压均质设备,将大米中聚合的淀粉颗粒和蛋白质破碎分离,在利用两者的密度差异,实现淀粉和蛋白质的物理分离。该方法保留了大米淀粉和蛋白质的原有品质,产品质量更优。
2、大米淀粉糖浆加工副产物
大米淀粉糖浆一般是利用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米,即加工过程中产生约15%~20%的残渣。残渣中富含大米蛋白质(50%~70%)、脂类(3%~8%)和灰分(2%~3%),是大米蛋白的主要来源。碎米的质量和糖浆加工工艺直接影响残渣中蛋白质和脂类含量。较高的脂类含量,使大米残渣即使在干燥后也极易出现脂类氧化哈变,产生异味和变色现象,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经去杂、干燥和脱脂后的残渣中蛋白质含量可达80%以上,可直接用于食品添加或深加工。
目前,大米淀粉和大米淀粉糖浆加工副产物是大米蛋白的主要来源。但所得大米蛋白均不溶于水,以前多用作饲料,近年来因市场对大米蛋白粉需求量增大,促使米渣成为生产食用大米蛋白粉的主要原料。
二、大米蛋白改性
大米蛋白是一种刚性的球状结构蛋白,亚基间通过分子内、分子间二硫键及疏水相互作用形成了致密分子聚集体,溶解性差,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因此,通过物理、化学和酶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改变其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善其功能特性,是目前大米蛋白的研究热点。
1、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是指通过热、电磁、机械、高压和微波辐射等方法来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方法。
物理改性产品毒副作用小,成本低,但改性效果往往不显著,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研究表明,在0~120MPa压力下均质下,随压力增加大米蛋白的溶解性显著提高(p<0.01),乳化活性也有明显改善。此外,有文献报道,采用反复碱溶、冷冻、粉碎和离心方法,可以将大米蛋白的溶解度提高至98%以上,乳化性和起泡性也得到明显提升。
2、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是指采用化学的方法对多肽侧链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进行修饰或者引入其他官能团来改变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善其功能性质。目前,大米蛋白化学改性主要有:脱酰胺、酰基化、糖基化、磷酸化、烷基化等。
蛋白质脱酰胺有多种方法,其中酸法应用较广泛。蒋甜燕等研究发现,大米蛋白的溶解度与脱酰胺度呈正比,脱酰胺度为64.5%时,溶解性达96.6%,起泡性为27%。脱酰胺度在19.6%~35.7%时大米蛋白乳化性较好。大米蛋白的酰化改性,也可以改善大米蛋白的溶解性。此外,大米蛋白经糖基化修饰后,其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均有显著改善。以上研究表明,化学改性对于提高大米蛋白功能性质效果明显,但是考虑到营养和安全性,需要在方法选择、条件控制和环境方面有更多考虑。
3、酶法改性
酶法改性主要是利用酶制剂作用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侧链基团,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主要有酶水解、类蛋白反应、脱酰胺、磷酸化等多种途径,其中最常见的是蛋白酶水解。目前,用于膳食蛋白酶法改性的蛋白酶有很多种,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不同来源。因为不同蛋白质酶有不同的酶解位点,其产物分子结构不同,理化功能性质各异。
由于大米蛋白疏水性强,加之在加工中多已变性,因此酶法改性过程中,复合酶解效果往往优于单酶水解。有研究显示,碱性蛋白酶在中性条件下酶解大米蛋白,可使其氮溶解指数(NSI)提高到95%、乳化性为55%、起泡性达到70%。刘洪富等采用Alcalase和Flavourzyme酶,可使大米蛋白水解度达10.26%。
采用类蛋白反应重新组合大米蛋白原有氨基酸序列,也可提高其功能性质和营养性。杨倩等以大米蛋白碱性蛋白酶水解物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催化进行类蛋白反应,所得大米类蛋白氨基酸组成中Thr、lle、Phe、Lys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此外,对大米蛋白进行酶法脱酰胺,也可以明显提高其功能性质。有研究表明,大米蛋白经谷氨酰胺酶处理后,溶解度可达到96.99%,持水性提高了1.75倍~2.03倍,持油性提高了1.58倍~1.94倍。与化学改性相比,大米蛋白酶法改性条件更加温和,且特异性较强,安全且环保,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改性方法。
4、复合改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米蛋白改性效率,减少成本,有时可以将两种甚至多种改性方法结合使用,或与其他技术结合,如超声波、辐照技术。潘征等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碱处理可提升米渣中大米蛋白的溶解性(19.99mg/mL)。有研究表明,利用电子束辐照(EBI)技术辅助碱性蛋白酶水解,可提高大米蛋白水解度达19.02%,多肽产率达13.50%。EBI处理有利于大米蛋白分子结构伸展,利于蛋白酶的作用。
总之,随着一些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将其与传统蛋白质改性方法结合,有利于获得改性效果,这方面的研究空间很大,如超高压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脉冲电场(PulsedElectricFields,PEF)等。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蛋白,淀粉,蛋白酶,氨基酸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正能量,贯彻奥科集团对公益事业的支持精神,2019年5月31日上午,党委书记程斌、工会主席张露带领一行员工来到商城县儿童福利院,对那里的孩子们进行慰问。此次慰问福利院儿童活动,是奥科集团崇尚正能量,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奥科集团希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传递一份担当和温暖,为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