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阶段,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食品中农药含量过高,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可充分满足食品行业农药检测需求,且提高了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精确度。
在现代农业种植中,农作物经常受虫害、草害影响,而农药作为非常有效的治理手段,在农业种植中被普遍应用,过量使用农药,或在农作物收获前期使用多种农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过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需使用必要的检测手段,以确定农产品中农药含量,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1 抑制型生物传感器
1.1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的活性会受到农药中一些物质的抑制,主要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酶,另外,重金属、尼古丁等也对胆碱酯酶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利用胆碱酯酶进行农药检测时,会受到重金属、尼古丁等物质的干扰,从而影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利用胆碱酯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要保证电极上胆碱酯酶活性的可靠性,对其进行固定化。
1.1.1 电化学检测型
①乙酰胆碱酯酶(AchE)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基于胆碱酯酶进行农药检测时,检测样品无需任何处理,相关研究人员使用该传感器,检测茄子、白菜、柿子中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其检测限是30.4 ng/mL;检测食品中的马拉硫磷的检测限为0.058 ng/mL,定量检测限为0.044 ng/mL;其在乙酰甲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检测限为0.194 ng/mL,定量检测限为0.147 ng/mL。②乙酰胆碱酯酶(AchE)电流型生物传感器主要测定的是pH值,通过金属氧化电极测定传感器表面酶层pH来确定农药的含量。现阶段,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便携式的电势型Ache传感器,并提升了检测的精确度,可以对0.25 ng/mL~38.5 μg/mL浓度的农药进行检测,可测定灭多虫、OP农药(乳化剂类农药);研究人员使用甲基纤维素、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捕获剂,将Ache膜层固定在pH电极上,制作成电势型传感器,通过检测试验证实,5种农药的检测限为10-7 mol/L。
1.1.2 荧光检测型
将胆碱酯酶传感器与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研究人员使用酶(AchE、胆碱氧化酶)、乙酰胆碱、量子点等制作成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敌敌畏,研究人员以苹果为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如果检测样品中有敌敌畏残留,则会抑制AchE的活性,然后抑制胆碱氧化酶,从而减少H2O2的生成量,量子点上的荧光淬灭变弱,因此荧光淬灭效果与敌敌畏浓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据此可完成检测,其检测限为4.50 nmol/L。
1.2 过氧化物酶
对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有很多种,包括金属、重铬酸盐、半胱氨酸、羟胺、硫化物等,借助这些物质对过氧化物酶的抑制作用,制作出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一般使用的测定方法是方波伏安法,主要用于测定硫双威,从苜蓿芽中提取过氧化物酶,并将其固定在金电极上,借助L-半胱氨酸测定白菜样品中的硫双威含量,最终获取硫双威的检测限为5.81×10-7 mol/L,检测范围是2.31×10-6~4.39×10-5 mol/L。应用基于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传感器测量方法,将过氧化物酶固定化,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受到基质影响,并且在检测之前也不用进行衍生化加工,检测成本较低,且耗时较少,具有应用和推广优势。
1.3 酸性磷酸酶
利用农药对酸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研发出电流型双酶(酸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主要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安培计电极上固定两种酶,可检测农药中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还有一种是混合型的生物传感器,没有将酸性磷酸酶固定在电极上,而是固定在马铃薯切片上,以提高酶的活性,应用这两种传感器,检测OP农药,获取的检测限为1 μg/L;用于检测G6P(葡萄糖-6磷酸),两种传感器的检测限是4.9×10-5~1.3×10-3 mol/L。
2 免疫生物传感器
其主要将抗体或抗原作为检测元素,对农药中特定的分子进行检测,而大部分酶生物传感器,只能测定出农药的总含量,而不能检测出特定的分子,免疫生物传感器的出现,弥补了酶传感器的不足,并且免疫型生物传感器的体积较小、成本较低,并且可进行实时检测。应用抗体或者是抗原进行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已经成为生物传感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方向。一般使用的测定方法是竞争法,但是这种方法操作较为复杂,所以非标记型传感器得到快速发展,并得到很好地应用,与标记型传感器相比,非标记传感器检测成本较低,以及具备实时检测能力,但是其缺点是体积较大,操作过于复杂,不适用于快速检测。
2.1 电化学式
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行业中,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类型较多。①非标记型,用于测定农药莠去津,将AuNPs(金纳米粒子)固定在金电极上,提升莠去津单克隆抗体的固载量,提高金电极的检测灵敏度,然后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使抗体与莠去津互相作用,产生信号,接着应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测定,应用该方法检测莠去津农药含量的线性范围是0.05~0.5 ng/mL,检测限为0.015 ng/mL。②竞争型,研究人员在传感器的电极上,安装了IDuEs(集成微电极),用来检测红酒中的莠去津含量,最大检测浓度是10-9 ng/mL,应用的是直流型传感器,所以检测的成本较低。
2.2 机械式
微悬臂梁传感器通过应力变化进行农药含量检测,将抗体固定在金电极上,然后使其与样品相互作用,从而应力发生变化,促使悬臂发生位移。将二氯苯氧乙酸和莠去津抗体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形成一个活性免疫层,农药与两种抗体之间的粘附力,需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悬臂测量。
3 结语
目前,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可检测复杂的农药残留样品。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出现和应用的时间最早,也是应用最多的生物传感技术,其检测操作简便、速度快,且灵敏度高,其中,传感器灵敏度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所以在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要使用技术手段,保持和提高酶的活性,增加其灵敏度,以保证检测的精确度。另外,免疫生物传感器,主要用于水溶性农药的测定,检测比较便捷,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因此,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需要根据检测对象选择合适的生物传感器,从而保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质量。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导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第二届中国食品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11月9日-11日(9日报到)在漯河举办。届时伟业计量将展示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最新标准物质及研发经验,以共同推动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安全。
了解更多> >“第十五届中国(南京)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工程师推荐评选活动”将于2020年7月8-1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伟业计量也将亮相展会,期待与您相遇!
了解更多> >北纳生物自主研发重大突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N基因假病毒核酸质控品、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质粒(HPV16 L1DNA)液体室内质控品、非洲猪瘟病毒B646L质粒质控品等病毒核酸质控品,适用于相关实验室的精密度检测,可对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厂家以及相关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测量方法和程序确认等,现货供应,即订即发。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