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受自交系的抗病性、轮作制度、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该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治。
由于玉米大斑病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存在大量病原菌,三是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在玉米大斑病多发地区,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系统观察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消长情况。当田间出现病株,病叶开始自下而上垂直扩展时,如田间湿度大,或近日内气象预报有中到大雨,应迅速发出“玉米大斑病将在10%左右田块流行”的预报,指导农民适期防治。
气候条件是影响大斑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中温高湿是锈发大斑病的主要气候条件,例如,年月份平均气温,阴雨天多,田间大气湿度大,造成玉米大斑病突发成灾。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所以必须选择湿度和温度适宜的地方种植玉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玉米大斑病。
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降低是导致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病菌大量积累的情况下,种植抗病品种一般不易大发生病害。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在玉米大斑病常发地区,选种时应把抗病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
改善耕作栽培环境。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迎茬种植。在种植形式上,要变等行距播种为宽、窄行种植,变大面积平播为高、矮秆作物间作套种,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玉米收获后,无论平川还是丘陵山区,都要努力杜绝白茬地过冬,施足底肥,优化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最危险的感病期大部分时间都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从而大大减轻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以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每天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选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或施特灵水剂25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公顷,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公顷,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公顷,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公顷,或施特灵水剂2500倍液。
相关链接:玉米大斑病,多菌灵,杀菌剂,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伟业计量
本文章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制定HJ 639-2012 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海水、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