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北起乳山湾,南至浦岛,海洋公园以国家“AAAAA”级景区为发展目标,以“东海福湾”为核心,以“母爱文化,福文化,养生文化”为主题,提升滨海休闲、旅游功能,引导保护性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海洋公园建设对促进地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了将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完美结合,乳山市人民政府积极开展海洋公园的申报工作。2012年12月,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由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海洋公园总面积4838.68公顷,主要保护该区域内的原生态自然岸线、近岸岛屿、礁石和滨海湿地等典型而独特的特殊海洋生态景观聚集分布区。笔者根据2016年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取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大乳山海洋公园的保护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争取为保护区下一步制定保护措施起指导作用。
1 监测要素及评价方法
1.1 监测内容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保护对象监测和环境监测。
1.1.1 保护对象监测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对象为沙滩、红石崖及浦岛、杜家岛周边的自然岩礁、河口湿地。因此,保护对象的监测主要是对湿地、沙滩及岩礁的现状调查。
1.1.2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
主要对保护区海域的水质状况及浮游、底栖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
1.2 监测范围与站位布设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共设监测站位7个。表1-1为7个站位的坐标及监测项目。
表1-1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监测站位
序号 | 站位编号 | 经度(E) | 纬度(N) | 监测项目 |
1 | 78422 | 121.53 | 36.70 | 水质 |
2 | 78405 | 121.50 | 36.75 | 水质、沉积物、生物形态 |
3 | 77696 | 121.48 | 36.77 | 水质 |
4 | 78425 | 121.53 | 36.75 | 水质 |
5 | 78455 | 121.58 | 36.75 | 水质 |
6 | 78445 | 121.57 | 36.75 | 水质 |
7 | 78464 | 121.60 | 36.73 | 水质 |
1.3分析方法
所有监测项目均采用国标GB17378-2007和GB/T12763-2007的相应方法。
1.4监测时间与频率
全年监测两次,监测时间为5月份和8月份。
2保护区海洋环境及生境状况评价
2.1.1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
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生物质量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公式如下:
Pi=Ci/Si
Pi:第i种污染物的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或生物质量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
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2.1.2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根据各站位的生物密度,分别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2.1.2.1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
H′:生物多样性指数
S:样品中的种类数量
Pi:第i种的个体数与总个体数的比值
2.1.2.2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
J:均匀度指数
H:多样性指数
Hmax:表示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
2.1.2.3优势度指数
Y:物种优势度指数
Ni:第i种物种总个体数
N:本航次样品总物种个体数
fi:本航次该物种出现的频率
2.1.2.4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
d:丰富度指数
S:样品中的种类数量
N: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总数
2.2评价标准
保护区监测数据使用单因子评价方法,保护区所有功能区水质均采用二类水质标准。溶解氧等评价参数标准值见表2-1,重金属评价参数标准见表2-2。
海洋沉积物按《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进行评价,各评价参数标准值见表2-3。
2.3水质状况评价
2.3.1 水环境
2.3.1.1 pH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海水pH范围为7.96~8.01,平均7.98;8月海水pH范围为7.99~8.03,平均8.01。2个月份各站位的pH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3.1.2溶解氧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海水溶解氧含量为7.94mg/L~8.76mg/L,平均8.47mg/L;8月海水溶解氧含量为5.41mg/L~7.51mg/L,平均6.16mg/L。8月份海水溶解氧含量较5月份有所降低,但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3.1.3化学需氧量(COD)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份COD含量为5.03×10-1mg/L~8.58×10-1mg/L,平均7.14×10-1mg/L;8月份COD含量为9.32×10-1mg/L~1.11mg/L,平均1.01mg/L,各监测站位COD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3.1.4无机氮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份无机氮的含量为1.32×10-1mg/L~4.60×10-1mg/L,平均2.70×10-1mg/L;8月份无机氮的含量为1.73×10-1mg/L~7.80×10-1mg/L,平均2.92×10-1mg/L,各监测站位无机氮的平均值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3.1.5活性磷酸盐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份活性磷酸盐含量为3.60×10-3mg/L~8.45×10-3mg/L,平均5.85×10-3mg/L;8月份含量为2.57×10-3mg/L~1.83×10-2mg/L,平均7.51×10-3mg/L。所有站位活性磷酸盐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3.1.6石油类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份石油类含量8.04×10-3mg/L~3.63×10-2mg/L,平均2.11×10-2mg/L;8月份石油类含量1.14×10-2mg/L~4.88×10-2mg/L,平均2.90×10-2mg/L,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3.1.7重金属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铜含量为2.01×10-3mg/L~2.96×10-3mg/L,平均2.56×10-3mg/L。各监测站位铜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7)。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铅含量为1.09×10-3mg/L~2.34×10-3mg/L,平均1.56×10-3mg/L。各监测站位铅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8)。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锌含量为2.06×10-2mg/L~2.79×10-2mg/L,平均2.30×10-2mg/L。各监测站位锌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9)。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镉含量1.04×10-4mg/L~1.76×10-4mg/L,平均1.41×10-4mg/L。各监测站位镉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10)。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砷含量3.11×10-3mg/L~3.91×10-3mg/L,平均3.51×10-3mg/L。各监测站位砷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11)。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汞含量4.48×10-5mg/L~5.52×10-5mg/L,平均5.01×10-5mg/L。各监测站位汞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12)。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8月份铬含量4.34×10-3mg/L~5.78×10-3mg/L,平均5.03×10-3mg/L。各监测站位铬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图2-13)。
2.3.1.8水质环境评价
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计算分别得到2016年5月、8月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最大污染指数(见表2-4)。各监测项目5月份和8月份数据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3.2沉积环境
2016年8月,对78405站位进行了沉积环境的监测。各指标的含量及污染指数如表3-5所示。监测样品均符合一类沉积物标准,没有出现超标现象。
2.3.3海洋生物生态
2016年5月,对78405站位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 8月对78405站位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
2.3.3.1浮游植物
1.种类及数量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5月份浮游植物共采集到7种,包括硅藻门5种,甲藻门2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Y=0.35)、丹麦细柱藻(Y=0.29)、夜光藻(Y=0.14)。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化范围为700个/m3~7000个/m3,平均为2800个/m3。8月份浮游植物共采集到17种,其中硅藻门16种,甲藻门1种,优势种为窄隙角毛藻(Y=0.44)、角毛藻属(Y=0.19)、菱形海线藻(Y=0.13)。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化范围为2.10×103个/m3~4.75×105个/m3,平均为6.31×104个/m3。
2.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5月份,调查海域采集到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为0.42;多样性指数为2.34;均匀度指数为0.83。8月份,调查海域采集到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为0.80;多样性指数为2.61;均匀度指数为0.64(表2-6)。
3.3.3.2浮游动物
1.种类组成
5月份,调查海域采用I型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7种,包括桡足类4种、浮游幼虫2种、毛颚动物1种 (图2-14a);优势种类为中华哲水蚤(Y=0.25)、强壮滨箭虫(Y=0.20)。II型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3种,包括浮游幼虫3种、桡足类7种、毛颚动物、刺胞动物和双鞭毛虫各1种(图2-14b);优势种类有夜光虫(Y=0.73)、洪氏纺锤水藻(Y=0.12)。
8月份,调查海域浅水I型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4种,包括桡足类6种、浮游幼虫6种、毛颚动物和刺胞动物各1种(图2-14c),优势种类主要为中华哲水蚤(Y=0.17)、强壮滨箭虫(Y=0.13)、长尾类幼虫(Y=0.13);II型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6种,包括桡足类6种,浮游幼虫6种,刺胞动物2种,毛颚动物和尾索动物各1种(图2-14d);优势种类主要为小拟哲水蚤(Y=0.51)、洪氏纺锤水蚤 (Y=0.11)、太平洋纺锤水蚤(Y=0.10)。
2. 数量分布
5月份,调查海域I型网所获大型浮游动物密度为1.4个/m3~7.1个/m3,平均密度为4.1个/m3;生物量为42.9mg/m3。调查海域II型网所获小型浮游动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35.7个/m3~1.74×104个/m3,平均密度为1849个/m3。
8月份,调查海域I型网所获大型浮游动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1.7个/m3~8.3个/m3,平均密度为3.6个/m3;生物量为83.3mg/m3。调查海域II型网所获小型浮游动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4.2个/m3~1108.3个/m3,平均密度为134.9个/m3。
3.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5月份,调查海域浅水I型网采集到的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富度指数为1.24;多样性指数为2.63;均匀度指数为0.94,整体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II型网采集到的小型浮游动物的丰富度指数为0.82;多样性指数为1.49;均匀度指数为0.40。
8月份,浅水I型网采集到的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富度指数为2.30;多样性指数为3.52;均匀度指数为0.92,整体群落结构较为良好。II型网采集到的小型浮游动物的丰富度指数为1.35;多样性指数为2.61;均匀度指数为0.65,整体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
2.3.3.3底栖生物
1.种类及数量
8月份,于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共采集到底栖生物9种,种类及分布量如图2-15所示。底栖生物密度分别为10.0个/m3~40.0个/m3,平均密度为19.0个/m3;生物量为5.0×10-4g/m3~31.3g/m3,平均值为3.57g/m3。
2. 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87,丰富度指数为1.96,均匀度指数为0.90。群落结构基本稳定。
3 、保护区生境、主要保护对象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水质良好,各指标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生物生态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大,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
从现场调查来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沙滩、湿地、岩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去年相比基本无明显变化。
4 、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海洋公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保护区内旅游设施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在旅游旺季旅游人数增加时对环境承载力的要求。
由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结果可知,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所属海域由于水深较浅,且是乳山河和锅上河的入海口,有相对较高的陆源物质输入,由此导致该海域水体中营养物质较高,特别是无机氮含量偏高,虽然总体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个别站位无机氮含量超过二类水质标准,需要引起重视。
5 、保护与管理对策建议
1.加强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工作
2016年,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浮游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合理,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已略显成效,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海洋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保护区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增强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形成共同保护、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
声明:文章及内容均为作者原创,版权及一切相关权利均归属奥科集团所有。未经授权和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2020年的超长“休假”已接近尾声,复工在即,疫情依旧牵动人心。在疫情关键时期,奥科集团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以赴、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疫防控工作,为确保正常复工营业。
了解更多> >各种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其代谢产物也不同。BNCC应市场需求特推出菌类生化鉴定试剂盒,帮您更快更准的区分与鉴定细菌!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