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沿海海域“赤潮”进入高发期。沿海的贝类因“赤潮”蓄积毒性,食用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贝类鲜香美味,深受大众喜爱。我国沿海贝类有4000余种。常见的有贻贝(又叫海虹、淡菜等),海螺、蛤蜊、牡蛎、扇贝等。
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则可能在体内蓄积毒素,形成贝类毒素。贝类毒素无色无味,在贝类体内呈自由或结合状态,主要贮存在贝类的消化器官中,如果染毒的贝类被人食用后,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而导致中毒。
不同贝类对毒素的蓄积、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别,贝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尤其是当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
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常见贝类毒素主要分为四类,即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ASP)。目前,我国贝类毒素中毒主要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
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口唇刺痛和麻痹,并扩散至面部、脖子、肢端,伴有头痛、晕眩、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停止呼吸、窒息死亡。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肌关节无力、冷热感觉颠倒、说话吞吐困难等。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眼花、短期记忆功能丧失。目前,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煎炒、水煮、高温、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所以,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
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赶海”捕捞或采食贝类,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贝类。
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要选择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伙伴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烘焙食品是经烘焙加工过的谷物,通常也称西式糕点,如面包和蛋糕。在谷物、油、糖和鸡蛋等基本原料中加入适量的赋形剂,通过和面、成型、烘烤等工艺生产出的具有各种口味和营养成分的食品。
了解更多> >3月4-5日,FAO政府间油籽、油及油脂小组第31届会议在线上召开。会议由印度尼西亚政府主办,FAO的66个成员国和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派员参会。
了解更多> >对液体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锤度、密度、比重、波美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海砂法和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法可以测定液体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其中海砂法的检测精度高但检测用时长,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法精确度低但检测用时短;折光率仪可以检测出焦糖色的锤度但并不能得出其固形物含量值;电子比重计可以测定出液体焦糖色的密度,并由此换算出比重、波美度等质量信息。
了解更多> >本次抽检信息涉及5大类食品,包括:调味品,蔬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糖,酒类等。抽检样品共计459批次,其中合格458批次,不合格1批次。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