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使正常造血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是临床较常见、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以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发病率较高。有报告显示,白血病男性患者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率中排名第6位,白血病女性患者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率中排名第7位。白血病又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慢性白血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生存周期会延长。有效的判断白血病病情,及时根据病情给予合理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微量元素与血清酶的含量变化可反映疾病情况。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白血变患者进行研究,检测患者的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血白细胞数情况,观察检测结果。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2月这段时间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4例,根据白血病类型分成慢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每组42例。另选择42例健康检验人群作为参照组。参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19-62岁间,平均年龄(43.29±2.34)岁;慢性白血病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18-62岁间,平均年龄(44.18±2.31)岁;急性白血病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19-61岁间,平均年龄(44.353.42)岁。三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慢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治疗后进行检测,所有检查人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静脉血液,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和开展检验。采取原子光谱吸收方法对采集到的血清中的锌铜等元素、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开展生化学检验。
观察三组血液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微量元素包括:血铜、血锌、血铬。血清酶水平包括: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血液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血白细胞数情况采用(x-±s)表示,采用t检查。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比较慢性白血病组血铜、血锌浓度与参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慢性白血病组和急性白血病组的血铭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慢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1。
白血病是血液科较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尤其近几年,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白血病分为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相比较慢性白血病病情更严重。有效的判断白血病类型、进行合理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有报告显示,微量元素在人体的细胞增殖与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血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存在异常,白血病与血清酶的含量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有报告显示,通过检验血液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情况能判断白血病病情。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检测血液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情况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通过本研究发现,慢性白血病组血铜、血锌浓度与参照组相比有差异,慢性白血病组和急性白血病组的血铭水平高于参照组,慢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有差异。说明对血液微量元素、血清酶水平检测能判断白血病疾病情况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血液生化学检验能有效的判断白血病病情,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以推广应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免疫原性是指药物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在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中,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病人来说,免疫原性会影响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甚至会因为抗药抗体和内源蛋白交叉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而对于企业来说免疫原性检测不好,倘若到了临床才发现抗药抗体问题,会增加企业研发风险和损失。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