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二)

发布时间:2021-07-03 12:45 编辑者:特邀作者余秀梅

乳品中丰富的钙质有益于儿童骨骼健康。基于1926年至2018年临床干预试验的系统性综述显示,充足的乳品摄入可有效增加儿童骨密度,该效应在乳品摄入较低的群体中更为显著。基于21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在乳品摄入较低的儿童亚组中,增加乳品的摄入可有效增加骨密度。我国乳品干预临床试验也证实,每日课间饮用乳品可有效促进儿童骨密度增加和身高增长。

乳品有益于儿童免疫功能的发展。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的能力,同时可通过与致敏原的结合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发酵型乳品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发生率。此外,采用现代工艺,在基础乳源中添加乳铁蛋白、益生菌及益生元等可进一步提升乳品的免疫调节功能。

乳品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磷脂,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功能发育,提高其智力水平。研究显示,有长期饮奶习惯的10~12岁儿童,其图像自由回忆能力和记忆商都优于无饮奶习惯的儿童;儿童2~3岁阶段的饮奶水平与其10岁时的认知发育水平呈正相关。

5. 我国儿童乳品摄入严重不足,乳品消费量亟待提高

受中国历史与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食用乳品并非多数家庭由来已久的饮食习惯。尽管对于儿童饮奶的科普工作不断开展,目前我国儿童的乳品摄入还远未达到推荐水平。监测数据显示,我国2~5岁儿童乳品食用率为44.6%,食用人群中饮奶量中位数为106.7 mL/d;6~17岁儿童乳品平均摄入量为34.5 mL/d,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3.5%。此外,有13%的6~17岁儿童从不食用乳品,仅有4.2%的6~17岁儿童每日乳品摄入量能达到推荐量的80%以上。

我国儿童乳品摄入情况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2~5岁儿童的乳品食用率为63.4%,饮奶儿童的饮奶量中位数为133.3 mL/d,而农村地区2~5岁儿童中的乳品食用率仅为31.8%,饮奶儿童的饮奶量中位数仅为87.3 mL/d,均远低于城市地区。在我国6~17岁儿童中,城市儿童乳品平均摄入量为51.5 mL /d,农村儿童乳品平均摄入量为18.9 mL /d,仅为城市水平的三分之一;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6~17岁儿童乳品摄入水平分别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23.4%和6.6%。农村地区儿童乳品摄入不足的问题较城市儿童更为严峻。

常见市售的乳品种类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可为儿童选择纯牛奶、奶粉、酸奶、奶酪等,按需搭配。其中,纯牛奶中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营养素,易于人体吸收;奶粉是对液态奶的重要补充,其粉状的形式更便于保存和运输;酸奶保留了奶的基本营养,绝大多数利用益生菌发酵了其中的乳糖,有利于轻度乳糖不耐受人群的消化吸收,并减轻其肠道不良反应,同时酸奶中的益生菌有益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维持肠道的健康。奶酪是浓缩奶制品,蛋白质、矿物质等含量最高可达原料乳的10倍,同时具有低致敏性的特点。分析显示,与欧美人群的奶酪消费量差距可能是导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美国家奶酪消费量约为年人均15 kg以上,而我国奶酪消费量仅年人均0.1 kg左右。提高我国乳品消费量可从鼓励奶酪消费入手,提倡在传统“饮奶”的基础上增加“吃奶”的选择。此外,一些强化DHA、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益生元等的儿童专用乳品不仅保留了乳的原有营养特性,还强化了膳食缺乏或摄入不足的某种或某些营养素,可预防控制儿童膳食微量营养素缺乏。

6. 科学认识儿童乳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倡导终身不断乳

蛋白质过敏和乳糖不耐受是儿童乳品摄入量低的重要原因。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交叉。对于确诊的牛奶蛋白质过敏的儿童,首要的是回避牛奶及制品,视病情严重程度,经1年左右的低敏配方治疗,部分可以形成免疫耐受,并重新接受牛奶,多数患儿在3岁时牛奶蛋白质过敏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低龄儿童乳糖不耐受常继发于喂养不当、感染及各种原因的腹泻所致肠黏膜损伤和脱落,新裸露的肠黏膜细胞因不成熟而不能分泌乳糖酶,从而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儿童一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需到医院小儿消化或过敏专科检查并明确诊断,然后遵医嘱选择治疗方案。对诊断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应短期回避含乳糖的乳品,使肠黏膜细胞恢复健康后再尝试含乳糖的乳品,不可轻易“断奶”。乳品是儿童所需优质蛋白质、钙等多种营养素的重要膳食来源,有研究显示当乳糖不耐受人群伴随着乳品摄入量减少或完全不食用时,可能会导致其骨密度降低,给骨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研究表明,一餐中饮用60~120 mL牛奶(乳糖含量3~6 g),每天2~3次,持续3周,有助于诱导肠道菌群分解消化乳糖的能力,使得肠道逐渐接受牛奶中的乳糖,提高乳糖的耐受性,因此推荐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及成人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食用乳品。“断奶”会加速人体肠黏膜细胞乳糖酶分泌能力的退化。因此,不断乳是解决乳糖不耐受的最佳方式。应在生命全周期培养饮奶习惯,倡导适量饮奶,终身不断乳。

此外,乳糖不耐者应避免空腹食用乳品。食用乳品前应先吃一些含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谷类、麦片、全麦面包或鸡蛋等,或者将上述食物与乳品同时食用,以此来延长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减少肠道黏膜细胞的负担,从而减轻肠胃不适症状。严重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乳品进行营养补充。在乳品中添加乳糖酶也是解决乳糖不耐受的措施之一。

7. 乳品是营养强化的重要食物载体,适于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预防控制

乳品具有乳化及亲水的理化特性,适于脂溶性或水溶性营养素的营养强化。多数国家允许在3岁以上儿童食用的乳品中进行微量营养素强化,最常见的强化乳品是液态乳及乳粉,其中有些是强制性的,要求液态乳或乳粉中必须强化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有些则为自主性的,鼓励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钙、硒、核苷酸等的强化。

营养强化是营养干预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改善人群营养状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营养素的目标强化是指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的食物强化,旨在增加这些特殊人群的营养素摄入量,例如婴幼儿辅食、学生营养餐、儿童和孕妇专用食品等。我国相关标准中规定儿童专用调制乳粉和调制乳中允许多种营养素的强化,其强化水平按膳食推荐的饮奶量可达到儿童补充营养素的目的,属于目标强化。依据“精准营养”理论,结合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现状,应鼓励针对儿童群体食用的乳品进行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的协同强化。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对儿童营养与健康的重要作用已被研究证实。在法规限定范围内,可鼓励在乳品中进行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食品配料或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与添加,并制定目标强化应用的儿童专用乳品的指南或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鼓励儿童膳食多样性,乳品强化应根据膳食摄入状况按需进行,不提倡将3岁以上儿童食用的乳品强化为全营养食品。

当前我国食品科技界依据食物强化原则,开展了一系列营养强化技术研究,为儿童专用乳品的营养强化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满足了乳品行业的创新发展需求。

8. 多方联动合力推进,营造促进儿童乳品消费的良好支持性环境

我国乳业发展与乳品消费已被国家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同时合理膳食,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双蛋白工程已被分别列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大行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实施策略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为社会各行业创造了全链条、多角度的儿童乳品消费的支持性政策环境。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等均可通过国家营养和食品安全科普平台,以全国科普宣传周等为契机,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营养干预项目深入衔接,加大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增强对“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响应与推进力度,合理引导儿童群体的消费需求。

健康教育是推动乳品合理消费的有效措施。行业组织、企业、专家、媒体、等都应作为营养宣教的主体责任人,向消费者传播正确的营养信息,指导乳品科学消费。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3岁及以上儿童可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渐了解和实践乳品营养与消费相关知识。目前,多数城市地区的家长都了解乳品对儿童营养与健康的有益作用,然而,这种认知向行为的转变尚有待提升,同时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尚存有较大的城乡差异。乳品科普可结合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等多重背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设置重点地区及特色方案,通过普及科学知识,纠正错误认知,提出建议与操作方案等多角度引导儿童家长进行乳品合理消费。

优质产品是营造良好乳品消费环境的基础。全面推动乳品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充分选择空间的优质产品是乳品产业发展的目标。乳品行业应重视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在生产工艺、产品配方设计、产品流通等环节加强创新,严把产品质量关,为市场提供优质乳品,提高国内乳业公信力。科技界与产业界应加大对乳品营养基础研究的力度,紧密结合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与需求,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围绕“精准营养”理论与儿童营养现状、儿童的口味及饮食行为加强产品研发力度,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丰富市场乳品品类,为提高我国乳品消费,为改善儿童营养助力。同时,应鼓励以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目标进行乳品开发,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并促进儿童营养强化乳品的健康发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营养维生素蛋白质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