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以贵州省毕节市7个本地苦荞品种为供试对象,采用田间小区模式,研究受Cd污染的农用地上,不同品种苦荞植株对Cd的积累能力差异,探讨苦荞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筛选出低Cd积累品种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7个苦荞品种根部与籽粒两个部位C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根部表现在黔苦4号(2.31 mg/kg)与黔苦6号(1.41 mg/kg)差异显著,籽粒表现在黔苦2号(0.22 mg/kg)与黔苦3号(0.12 mg/kg)差异显著;(2)Cd在苦荞不同部位富集能力表现出叶>茎≈根>颖壳>籽粒的特征,苦荞主要将Cd积累在根、茎、叶部位,籽粒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较低;(3)7个苦荞品种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皆小于1,其中黔黑苦1号与黔苦3号籽粒Cd浓度为0.12 mg/kg,植株、籽粒Cd积累量的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列为较低值类品种,可推选为低Cd积累品种;(4)低Cd积累苦荞品种的筛选对威宁Cd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供试7个苦荞品种籽粒Cd超标率为100%,当地部门应关注苦荞Cd超标问题,加强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
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其中Cd点位超标最为严重,高达7.0%。Cd具有极高的生物积累性、环境毒性、移动性及持久性,可导致作物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转移至人体,给我国耕地作物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威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北,矿产资源丰富,受土法炼锌、水肥管理不当及Cd地质高背景多重因素叠加,该区域受Cd污染严重。全县马铃薯产地土壤平均Cd含量为2.19 mg/kg,超过土壤Cd污染筛选值7.3倍;Zhang等采集威宁全县54个马铃薯样品,其中有44个马铃薯样品块茎Cd含量超标,彭益书采集赫章、威宁土法炼锌堆场周边马铃薯共7个样品,7个马铃薯块茎Cd含量全部超标。目前关于当地受Cd污染土壤上马铃薯食用安全的研究报道较多,缺少对其他粮食、特色农产品受Cd污染情况的文献报道。
研究表明,植物的种间及种内皆表现出对Cd的积累能力差异,这为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工作提供了依据,低积累作物品种替代种植是实现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威宁是贵州省玉米、马铃薯的重要产地,也是中国苦荞的主要产地。目前已有大量关于玉米、马铃薯低Cd积累品种的文献报道,为威宁玉米、马铃薯的安全生产技术提供参考。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学名鞑靼荞麦,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有较高的营养、保健、药用、观赏等价值,常年栽培面积为100~150万公顷。然而苦荞低Cd积累品种筛选及积累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选择苦荞主要分布区贵州威宁县7个当地苦荞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品种苦荞植株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分析当地苦荞受Cd污染情况,探讨低Cd积累苦荞品种的应用前景,为区域荞麦安全生产和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
试验于2020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进行,地理位置在北纬26°86'93″,东经104°26'40″。试验地海拔2 200 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180 d,年降雨量926mm,夏季平均气温18℃,年日照时数1 812 h。供试土壤为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内土壤,肥力中上等,前种大白菜,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
供试苦荞为毕节市主推的7个苦荞品种,分别是黔黑苦1号、黔苦2号、黔苦3号、黔苦4号、黔苦5号、黔苦6号及黔苦7号,由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供试苦荞品种基本信息见表2。
试验为大田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15 m2(5 m×3 m),品种间、重复间均留50 cm走道。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共21个小区。试验期间的耕作管理方式和底肥使用与当地一致,底肥使用圈肥、人粪尿、煤灰加钙镁磷肥拌匀,按每公顷施肥12 t。于2020年8月初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量为4 kg/667 m2,扬花期进行一次中耕,按品种成熟期分别收获。
土壤样品:苦荞播种前,采用蛇形多点采样法对供试土壤表层(0~20 cm)进行采样,混合后作为一个土壤样品测定基本理化性质。待苦荞收割完毕,对同一小区采用五点法采集土壤表层(0~20cm)组成混合样,共21个土壤样品。土样置于室内自然风干,采用四分法取部分土样进行研磨,分别过10目和100目筛后用于测定。
苦荞样品:待苦荞成熟后,每个小区随机采集4株苦荞组成混合样,使用超纯水反复清洗后,将植株分为根、茎、叶、谷粒四个部分于105℃杀青2 h,置于70℃烘箱烘干后,谷粒去壳。分根、茎、叶、颖壳、籽粒五个部分,使用不锈钢植物粉碎机粉碎后用于测定。
土壤pH、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化分析》。土壤Cd全量采用三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高压密闭消解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7400)测定,使用土壤标准物质(GBW 07429)进行质控,标准物质中Cd回收率在95%~105%以内,符合元素分析质量控制要求,每个样品设置一个平行,平行误差控制在5%以内,同时,全程做空白实验。土壤Cd有效态提取方法参照《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原子吸收法》(GB/T 23739)。
苦荞植物样品各部位中Cd含量采用HNO3-全自动石墨消解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7400)测定。采用标准物质(GBW10048)进行质控,标准物质中Cd含量的平均回收率在95%~105%,符合元素分析质量控制要求,每个样品设置一个平行,平行误差控制在5%以内,同时全程做空白实验。实验中涉及的标准物质回收情况如表3所示。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地球与环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 之中指出:食品在铝残留量方面最大值在 100mg/kg。现阶段,国标中主要对面制食品铝含量予以检测的方式为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制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了解更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发展模式方面的转变,无论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者是普通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都有所增加。目前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原子吸收光谱的技术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原子吸收光谱的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讨论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念,其次从3个方面讨论了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的主要方法,然后讨论了原
了解更多> >石墨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同时也是和国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战略性资源。作为碳的一种特殊的同素异形体,石墨既可以被广泛用在铅笔、干电池、坩埚等中低端产品中,同时也被应用在核电、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生产、技术研发上。而对于我国来说,尽管我们在石墨的产出以及石墨材料的出口上有着可观的数据,是一个石墨矿产大国,但是比例失调以及缺乏核心技术的石墨产业链让我们与石墨产业大国失之交臂。如今,随着
了解更多>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根部可药用。从巴戟天中至少分离得到上百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环烯醚萜类、氨基酸类、蒽醌类、挥发性成分等。药理研究显示具有抗抑郁、抗痴呆、抗衰老、促进血管生成、抗炎等作用。通过整理、分析巴戟天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巴戟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巴戟天的临床应用和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了解更多> >乳及乳制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需求增加的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其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矿物质包含Ca、Fe、K、Na、Fe、P等多种元素,在人体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