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的科学处置探讨(二)

发布时间:2021-07-23 11:44 编辑者:特邀作者夏德婷

(3)含CCl4废液处置。在环境监测实验室矿物油的分析过程中,往往会产生CCl4废液。CCl4如果被人体吸收,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麻醉作用,并对人体肝、肾等脏器器官造成损伤,刺激呼吸道黏膜。在CCl4废液的处置时,应先试用纯水进行洗涤,经两次洗涤后通过无水Na2SO4进行干燥处理,然后进行过滤、蒸馏,并采集76℃~78℃的分馏物。

(4)含二硫化碳废液处置。二硫化碳分子式CS₂,易燃、有毒性,被人体吸收后会对血管组织与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此类废液主要是在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的过程中产生,处置步骤为:经蒸馏、精馏、干燥后收集储存,或通过水解、焚烧、吸附等方法进行处置。对于部分有机废液处置难度大、危害系数高、处理成本高,且部分受到处置条件与设备的限制,往往无法自行处置,因此,务须要有资质部门进行集中处置。

2.3.2 无机废液处置

(1)无机酸碱废液处置。在实验室里存放有大量的酸、碱用品且使用频率较高,因此会形成大量的无机酸碱废液。此类废液可通过酸、碱的中和作用将酸碱废液进行中和处理,并添加酸或碱调节废液的p H至7左右即可排放。这是无机酸碱溶液处置最根本,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2)含氰化物废液处置。氰化物是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等进入人体,从而让呼吸酶和血红蛋白失活,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瘫痪,因此,务须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置,且处置时应确保通风条件良好,可在通风橱内进行。此类废液的处置可采用普鲁士蓝法,即通过氰根离子的强配位属性与金属离子完成配位,析出沉淀。详细操作:向含氰化物的废液里添加消石灰,控制p H到9左右,再加入约10%左右的Fe SO4溶液,形成无害的铁氰络合物沉淀,然后将沉淀物进行分离后排放,或采用氯碱法即经氧化分解处理。化学反应式为:

(3)含As废液处置。砷(As)是属于高危险性的类金属,被人体吸收后会对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与皮肤都有破坏性,例如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就是砷类物。此类废液往往来源于标准曲线分析残液与过期标准贮备液,其处置方法为将Ca Cl2加入含砷废液,且控制p H到8,析出Ca3(As O3)2与Ca3As2O8沉淀,进而达到分离砷的目的。化学反应式为:

(4)含F废液处置。氟(F)为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超标的氟具有一定毒性的,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必须要规范氟的排放,此类废液的处置方法为:将消石灰添加至含氟废液,控制p H值为大于7,静置12小时左右进行过滤操作,然后通过酸碱进行中和处理形成无毒液体方可排放。同时,也可采用吸附、混凝沉降、反渗透等方法进行处置。化学反应式为:

 

(5)含Cr(Ⅵ)废液处置。当Cr(Ⅵ)为铬酸根离子形式时有较强危害性,较容易侵入人体,会诱发癌症与遗传性基因缺陷,也易使人体产生皮肤过敏症状,同时其也会影响到周围环境的稳定性,故在处置时应穿戴相关保护服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此类废液多来源于标准曲线分析残液与过期标准贮备液。其处置原理为利用铁(Ⅱ)的还原性与Cr(Ⅵ)发生作用,还原Cr(Ⅵ)为无害的Cr(Ⅲ)后进行中和处理,形成沉降后分离去除。具体处置步骤为:将10%左右的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含铬(Ⅵ)的废液,在铁(Ⅱ)离子的作用下Cr(Ⅵ)被还原成Cr(Ⅲ),再加入消石灰,控制废液p H为6~8,进行加热处理到80℃再静置12h左右,观察颜色由黄到绿,并经检验不含铬便达到排放的标准。化学反应式为:

(6)含汞废液处置。含汞废液危害度较高,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危害性更高的有机汞,汞一旦被人体吸收会对消化道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此类废液多来源于标准曲线分析残液与过期标准贮备液,具体处置措施为:控制含汞废液p H值到7.3左右,再将大量硫化钠加入废液发生反应析出硫化汞沉淀,接着控制p H到8.5左右,再将共沉淀剂硫酸亚铁添加进去,和多余的硫化钠反应产生硫化铁,进一步强化硫化汞沉淀的析出,最后通过过滤处理与中和处理后方可达标。

(7)其他重金属废液处置。标准曲线分析残液与过期标准贮备液易形成含有Ni2+,Zn2+,Cu2+,Pb2+,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若此类重金属离子进入体内易对人产生伤害,例如铅会影响造血、生殖和神经系统;镉进入人体会导致肺部和肾脏受损。其中,含Pb废液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对造血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处置方法可通过加强碱溶液调节p H约为9,并生成Pb(OH)2沉淀,然后静置过滤并检测含铅量<1.0mg/L即可进行外排。

3 结语

作为环境监测实验室开展相应实验检测所产生的“伴生物”,“废液”的及时、妥当处置极为关键,一旦处置不当,便易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务须全面分析“废液”来源,严格按照废液类别、特性,制定出相应妥当处置方案,从而确保“废液”得以妥当处治。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绿色环保建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实验室二硫化碳氰化物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