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本气体标准物质的充装压力较低,而且全氟异丁腈组分易于液化,为了研制该标准物质在不同使用压力下依然稳定,在本研究中设计了放压试验。分别配制1%moL/mol、10%moL/mol和30%mol/mol浓度点的混合气各1瓶,并且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瓶内的气体缓慢释放,测量并记录样品组分的浓度测量值,见表2。对于1%moL/mol和10%moL/mol的标准气体,测试的压力点分别为1.5,1.0,0.3MPa;对于30%moL/mol的标准气体,测试的压力点分别为0.5,0.4,0.3MPa。基于F检验法的结果显示在以上压力范围内各浓度的量值保持稳定,由此计算得到的压力稳定性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贡献分别是0.09%(1%moL/m01)、0.08%(10%moL/m01)和0.02%(30%moL/mo1)。
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有2个方法,即经典稳定性评估和同步稳定性评估。对于1%moL/mol和10%moL/mo1的混合气,采用经典稳定性评估对配制的混合气进行长期稳定性考查。按照时间计划定期测量,研究测量值与保存时间的关系,通过趋势分析方法来评价长期稳定性及其不确定度贡献。结果显示在6个月内长期稳定性的不确定度贡献分别为0.18%和0.16%。
对于30%moL/m01的混合气,如果采用经典稳定性评估,需要对某瓶气体进行长期观察,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测量。因为混合气体充装压力只有0.5MPa,气瓶内气体在达到预期的时间点前已经耗尽的风险较大。所以采用同步稳定性评估对配制的混合气进行长期稳定性考查。
与经典法相比,同步法需要制备更多的考查样品,分别在第0、2、4、5、6个月分别配制30%moL/mol的混合气A、B、C、D、E。在第6个月以E为标准分别测量A、B、C、D,则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6、4、2、l、0个月。将测量值与各瓶气体的称量法获得值做比较,研究该差值与保存时间的关系,通过趋势分析方法来评价长期稳定性及其不确定度贡献。如果差值随保存时间增长逐渐负增长,说明组分在瓶内有长期吸附的影响,否则无此影响,稳定性较好。
测量结果见表3,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按照趋势分析方法评价6个月内长期稳定性,其不确定度贡献为0.11%。
本文所研制气体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采用称量法定值。根据JJF1344,特性量值的不确定度考虑3方面的来源:称量法配气引入的不确定度(Ugrav.r)、压力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lta,r)和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lta,r)。具体数据见表4,其中Ugrav.r的数据来源于图4,Ups,r的数据来源于“3.2压力稳定性”部分,Ulta,r的数据来源于“3.3长期稳定性”部分。该混合气体特性量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根据式(1)和式(2)计算获得,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于本文所研制的气体标准物质,在包含因子k=2时,对于不同浓度水平的全氟异丁腈,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字均不超过0.5%。
根据称量法制备气体标准物质的原理,成功研制了二氧化碳中全氟异丁腈气体标准物质。该标准气体的量值确定是基于称量法,可以有效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稳定性研究显示该标准气体在6个月内的稳定性良好。在(1%~30%)moL/mol的特性量值范围内,该标准物质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0.5%(k=2),可以用于电气设备中全氟异丁腈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量值检测和相关仪器的检定与校准。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计量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出席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倡议。同时,再次宣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
了解更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通过联合攻关,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eCO2)可以显著促进水稻生长,但对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国际上远远高估了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的排放量。最近中美“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中强调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的减排行动,我国也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该发现可以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领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领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5月6日,该研究成果在《作物学报(TheCropJou
了解更多> >在人类繁衍进化的过程中,人类早已习惯了燃烧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从而获得电、热等能源。并且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在工业社会中过多的燃烧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了大气,使其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了解更多> >本文主要讲述化学新闻对化学教学的作用,特别对化学新闻的收集、筛选以及如何利用和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化学新闻来促进化学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反映了化学与科技、生活之间的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了解更多> >盐藻及提取物是我国已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其中主要的功效因子为β-胡萝卜素。与高等植物源和人工合成的β-胡萝卜素不同,盐藻中的β-胡萝卜素组分含有大量顺式(Z-)异构体,主要包括9Z-和13Z-异构体。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盐藻及提取物保健食品应用研究情况:(1)盐藻源β-胡萝卜素组分的几何异构体组成测定,(2)盐藻源β-胡萝卜素组分视黄醇当量的确定,(3)盐藻源β-胡萝卜素在保健食品中使用量的安全性评估。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