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8月18日公布,一个醉鸡样本被检出含致病原沙门氏菌,中心正跟进事件。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据统计,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人一旦摄入含有大量沙门氏菌(10E5~10E6个/g)的动物性产品,就会引起细菌性感染,进而在毒素作用下发生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且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众多,肉、蛋以及食品从加工到出售的过程中都十分容易发生污染。因此对沙门氏菌的检验事关重大。
中心发言人说:中心跟进一宗食物投诉时,从屯门一间食肆抽取上述醉鸡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二十五克食物样本中含沙门氏菌,超过《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在二十五克即食食物样本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的准则。
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致发烧及肠胃不适,例如呕吐、肚痛及腹泻等。这类致病菌对婴幼儿、长者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能会有较严重的影响,甚至可引致死亡。
中心已知会涉事食肆上述不合格化验结果,并指示其即时停止出售相关食品。中心亦已派员巡查该食肆,向负责人和员工提供食物安全和卫生教育,并要求该食肆检视和改善生产流程及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食物安全中心将会继续跟进事件及采取适当行动,以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香港食安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数字PC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核酸分子定量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不依赖标准曲线、灵敏度和精准度高等优势,在食品转基因成分分析、动植物产品检测、微生物检测等相关领域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数字PCR的原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及分析,为数字PCR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了解更多> >致病微生物污染是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由微生物致病菌导致,而我国因很多菜品需要高温加工,大大降低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几率。但是,据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仍然是引起食源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
了解更多> >以不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为指示菌,利用从福建霞浦海域牡蛎中分离的细菌为指标菌,筛选具有产广谱细菌素的细菌。其中,14株具有广谱抑制作用的细菌经形态特征和16srDNA分析,初步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这些芽孢杆菌产的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强,易被蛋白酶分解等细菌素基本特征。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