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在MDA-MB-231细胞中,进一步分析COS作用时问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由图7所示,与初始状态下的细胞生存率相比(见图7(a)),COS短时间作用后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表现出增强细胞对DOX敏感性的能力。其中,给药时间4h条件下(见图7(b)),COS质量浓度在0~125ug/mL时细胞生存率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下降,250~1000μg/mL时趋于平稳,与阳性药物DOX组相比均有极大的显著性差异(***P<O.001):作用8h(见图7(c)),COS质量浓度在0~125μg/mL时细胞生存率约下降20%,与DOX组相比有较大显著性差异(**P<0.01),增大质量浓度在250~1000μg/mL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继续延长时问至12h并不能降低细胞的生存率(见图7(d))。COS在MDA-MB-231细胞中增强其对阿霉素敏感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考虑到MDA-MB-231细胞的高迁移特性,首先以小室迁移实验体外考察COS能否抑制肿瘤细胞扩散。如图8所示,500μg/mLCOS作用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NC),COS组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P<0.01)。说明COS可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这与Nam等报道的研究现象一致。此外,COS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现象也存在于成纤维HTl080细胞和MCF-10A乳腺上皮细胞。由此确认了COS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
DOX作用于肿瘤细胞时,作为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进入细胞核干扰DNA复制而发挥作用。借助DOX自带红色荧光的特点,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COS给药时,MDA-MB-231细胞对DOX的摄取效果,结果如图9所示。随着DOX作用时问的延长,无论是否给药COS,细胞内DOX荧光强度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强。进一步与复合给药相比,1h时,两组都观察到轻微的DOX入核量,且差异不明显。而在3h时,COS与DOX复合给药组较DOX单独给药组显示出更强的核内红色荧光。5h时,两组的细胞核内红色荧光均达到最强但元显著差异。由此说明,COS具有促进DOX快速富集于MDA-MB-231细胞核的作用。推测这一过程可能与COS带正电荷有关,由于静电作用靶向改变了肿瘤细胞膜表面负向电子流,从而影响信号传导通路。此外,COS的这种增强DOX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也在负载DOX的含COS纳米材料中被发现和报道。
总结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在MDA-MB-231细胞中,COS与DOX的复合给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并促进阳性药物DOX的入核而发挥抗肿瘤活性。二者的联用具有一定协同增效作用。
CO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广泛的生物学活性。COS的抗肿瘤作用是研究的热点,但其作用与机制因糖的组成以及细胞种类等而各异,有必要进一步在特定细胞上探讨COS的作用与机制。
步在特定细胞上探讨COS的作用与机制。基于前期在细胞水平发现的糖与化疗药物联用提高药效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在酶法制备得到聚合度2~4的低相对分子质量COS的基础上,采用COS与DOX复合给药的方式评价COS的抗肿瘤作用。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单独给药低质量浓度COS对所选用的3株肿瘤细胞并无显著抑制效果:当与DOX复合给药时,低质量浓度COS即可显著降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存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推测了COS可通过抑制人乳腺癌细胞迁移,同时促进DOX入核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发挥协同抗肿瘤特性。这为功能糖等膳食补充剂与化疗药物联用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由于COS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较为复杂,受糖本身性质以及细胞株影响较大,未来对于COS抗肿瘤作用的深入解析还有待从特定糖的结构、糖与细胞作用的靶点、可能影响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等分子水平进一步阐释和验证。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与生物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通过检索有关皂角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效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一简要概述,为进一步研究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参考。通过总结发现,皂角刺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多以细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药理作用、药效研究的评价还不够系统;对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仅涉及蛋白组学研究,且研究较为单一,未深入到基因转录水平。
了解更多> >粗毛纤孔菌作为传统中药“桑黄”正在发挥着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下,粗毛纤孔菌在食药用菌领域大力开发实现产业化发展已成为趋势。粗毛纤孔菌的研究在生物学特性、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抗肿瘤方面,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粗毛纤孔菌确有实效,有着开发抗肿瘤新药的潜力。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天近有 1 万人被诊断患有癌症,抗癌药物多是“天价”,特别是
了解更多> >白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癌药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细胞毒性作用[29],而白薇中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成分为Cynatratoside C[30],Cynatratoside C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是使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活性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显著增高,同时使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抑制细胞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这一研究提示白薇可能是一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以发挥抗癌活性的药物。
了解更多>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其病因复杂,死亡率高、预后较差,暂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中药效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迁移,促进机体自噬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可通过修饰化学成分取代基达到增强药效的作用。
了解更多>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是指基于改变基因表现的治疗和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多因素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基因治疗受到制药公司的关注,罗氏、诺华、辉瑞、吉利德等通过收购和合作实现了基因治疗领域的布局。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