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冷冻鱼糜加工技术最早是由日本水产研究人员以狭鳕为原料研究开发的。冷冻鱼糜加工技术的开发,解决了原料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问题,可直接在海上或原料基地生产冷冻鱼糜。原料鱼鲜度好,冷冻鱼糜质量高,且鱼糜制品或冷冻食品的生产厂家可不受地点、季节限制,随时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原料,做到均衡生产,原料鱼废弃物也可集中利用。生产冷冻鱼糜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秘鲁、泰国、挪威等。鱼糜制品是日本的传统食品,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其生产量很大,分布广泛,是日本水产品加工中十分重要的产品。我国近年来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也开生产冷冻鱼糜,但由于海洋经济鱼类资源降低,加工手段落后,高档鱼糜制品很少。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淡水鱼的产量迅速增加,一部分已经加工成冷冻鱼糜。
2021年9月8日,我国主持完成的第一项水产领域的国际标准ISO 23855:2021《冷冻鱼糜》(Frozen surimi — Specification)由ISO正式发布,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主持完成。
该标准规定了冷冻鱼糜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等级划分、产品品质要求、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产品包装、标识、储藏和运输等要求,建立了冷冻鱼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
国际标准ISO 23855:2021《冷冻鱼糜》是在我国国家标准《冷冻鱼糜》(GB/T 36187-2018)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在制定过程中,主持单位组织了中国、法国、俄罗斯、新加坡、美国、伊朗、塞尔维亚、博茨瓦纳等8个国家的26位专家,历时3年多,召开了10余次工作组会议共同完成。我国的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江南大学、浙江源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标准的研制工作。
国际标准ISO23855:2021《冷冻鱼糜》的正式发布,是项目组为落实2018年修订实施的《标准化法》关于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要求,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具体体现。黄海水产研究所于2018年向ISO申报了冷冻鱼糜国际标准项目,并于2019年获批立项。此后,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ISO标准制定要求,组织国内外专家,完成标准起草、研讨、征求意见、审查等程序,并在审查表决中,参与表决的ISO成员全部投了赞成票。
该标准实现了我国主导制定水产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实现由采标、参与制定到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的跨越,提高了我国在水产领域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这将助力我国优势水产品“走出去”,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伙伴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腐败希瓦氏菌是冷藏鱼类的特定腐败菌,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冷藏条件下仍能生长而引起鱼类腐败。冷激蛋白(CSP)是影响细菌低温适应能力的一种关键蛋白。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3个CSP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了解更多> >腐败希瓦氏菌是冷藏鱼类的特定腐败菌,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冷藏条件下仍能生长而引起鱼类腐败。冷激蛋白(CSP)是影响细菌低温适应能力的一种关键蛋白。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3个CSP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了解更多> >腐败希瓦氏菌是冷藏鱼类的特定腐败菌,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冷藏条件下仍能生长而引起鱼类腐败。冷激蛋白(CSP)是影响细菌低温适应能力的一种关键蛋白。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3个CSP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了解更多> >磷酸盐几乎是所有食品的天然成分,同时也作为重要的食品配料和功能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在鱼片、虾仁、扇贝柱等各种类型的新鲜或冷冻水产品加工过程中。8月27日,新加坡食品局拟修订冷冻鱼中磷酸盐最高水平。
了解更多>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2021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其中渔机所牵头申报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制定计划获批。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