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3)响应面图形和等高线图形分析
观察四个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图形和等高线图形(图3至图8),结果发现,每两个因素的响应面图中均有一个最佳交互水平。
从图3可知,响应曲面的开口向上,说明壳聚糖和内层氯化钙之间的配比交互作用较弱,固定内层氯化钙的用量,壳聚糖的用量增加对燕麦颗粒破损度的影响呈增大的趋势;固定壳聚糖的用量,内层氯化钙的用量对燕麦颗粒破损度的影响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等高线图中,沿A轴方向的线密度较低,B轴方向的线密度相对较高,说明内层氯化钙用量的影响比壳聚糖的影响更大。
从图4可知,响应曲面的开口向上,说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之间的配比交互作用较弱,固定海藻酸钠的用量,壳聚糖的用量增加对燕麦颗粒破损度基本无影响;固定壳聚糖的用量,海藻酸钠的用量对燕麦颗粒破损度的影响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等高线图中,沿A轴方向的线密度较低,C轴方向的线密度相对较高,说明海藻酸钠用量的影响比壳聚糖的影响更大。
从图5可知,响应曲面的开口向上,说明壳聚糖和外层氯化钙之问的配比交互作用较弱,固定外层氯化钙的用量,壳聚糖的用量增加对燕麦颗粒破损度基本无影响;固定壳聚糖的用量,外层氯化钙的用量对燕麦颗粒破损度的影响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等高线图中,沿A轴方向的线密度较低,D轴方向的线密度相对较高,说明外层氯化钙用量的影响比壳聚糖的影响更大。
从图6可知,响应曲面的开口向上,说明内层氯化钙和海藻酸钠之间的配比交互作用较弱,固定内层氯化钙的用量,随着海藻酸钠用量的增加,燕麦颗粒破损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固定海藻酸钠的用量,随着内层氯化钙用量的增加,燕麦颗粒破损度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等高线图中,沿B轴方向的线密度较高,C轴方向的线密度相对较低,说明内层氯化钙用量的影响比壳聚糖的影响更大。
从图7可知,响应曲面的开口向上,说明内层氯化钙和外层氯化钙之间的配比交互作用较弱,固定内层氯化钙的用量,随着外层氯化钙用量的增加,燕麦颗粒破损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固定外层氯化钙的用量,内层氯化钙的用量增加对燕麦颗粒破损度基本无影响。等高线图中,沿B轴方向的线密度较低,D轴方向的线密度相对较高,说明外层氯化钙用量的影响比内层氯化钙的影响更大。
从图8可知,响应曲面的开口向上,说明海藻酸钠和外层氯化钙之间的配比交互作用较弱,固定海藻酸钠的用量,随着外层氯化钙用量的增加,燕麦颗粒破损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固定外层氯化钙的用量,海藻酸钠的用量增加对燕麦颗粒破损度基本无影响。等高线图中,沿C轴方向的线密度较低,D轴方向的线密度相对较高,说明外层氯化钙用量的影响比海藻酸钠的影响更大。
由响应面的实验结果得出,壳聚糖用量0.139,内层氯化钙用量6.879,海藻酸钠的用量3.819,外层氯化钙用量3.469时,在此最佳条件下,燕麦颗粒的破损度最小,破损度为0.44%。
(4)响应面法优化包埋材料配比的验证实验
根据响应面法给出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三次独立验证实验,得到的破损度为0.594-0.12%,与响应面法得到的拟合结果极为接近,说明响应面法能较好的预测实验结果,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相符性。
三、结论
本文主要解决常温燕麦酸奶中燕麦颗粒完整性保持的难点,通过尝试三种不同包埋材料对燕麦颗粒破损度的影响,最终选择内层为壳聚糖和氯化钙,外层为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的双层包埋方式,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不同包埋材料的添加量进行了工艺优化,根据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139,内层氯化钙用量6.879,海藻酸钠的用量3.819,外层氯化钙用量3.469时,在此最佳条件下,燕麦颗粒的破损度最小。实际验证时,包埋燕麦颗粒的破损度最小,表明响应面法是一种较好的工艺优化方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6月10日上午,奥科讲堂迎来了第八期开播! 此次邀请的讲师是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标准物质与化学计量委员会秘书长李增和。 李增和教授现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专家委员,国家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标准物质研制、材料改性、废水治理、发光材料研究工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在中国标准物质研
了解更多> >在化学分析的世界里,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化学分析一线的专业人士,我深知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无误的重要性。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