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环境检测实验室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8 19:47 编辑者:周世红

在实验室样品分析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类废气、固废物、废液,很多污染物中含有镉、铅、汞、氰化物、砷、铍等危险废物,一旦处理与管理不当,很容易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相反效果,因此,对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应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环境检测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

1、废气

实验室废弃物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实验试剂中使用的污染源样品或挥发性物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为了保护检测人员的健康,这样的现场取样通常在专用通风橱里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也直接关系到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有毒废弃物气体的排放。检测实验室里有很多种类的废弃物。一般的有害废弃物气体有硫化氢、四氯化碳、氯仿、苯系、氢化酸、二氧化硫、氨、汞蒸气、乙炔气体、氢气、氮气等,均具有特定的刺激臭味,对人神经中心、呼吸道或角膜刺激具有严重的有害性。

2、废液

环境检测实验室的主要有害废弃物之一是污染和排放的液体废水,在实验室的危废排放中占较大比重。除噪音检测和放射检测等特殊检测外,几乎所有的环境检测试验中,其他检测方法都会产生废水污染物的排放。废液具有易与排水一起混合排出的特点。一般的酸性废液有硫酸、硝酸、高氯酸、盐酸、磷酸等。一般的碱性废液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不被中和的话,过酸或者过碱型的废液会直接排放到水中,带来有害的结果。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会阻碍水生生物的生长,引起生态学损伤,鱼等水生生物受到影响,水的自循环处理能力会间接降低。

3、固体废弃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残留固体试剂、降水凝集产生的沉淀残渣、实验物的消耗或损伤、残留或无效的化学试剂。此外,还有实验室普遍使用的纸和过滤纸等办公消耗品。这些固体废物的组成比较复杂,特别是过期化学试剂必须慎重处理,否则容易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二、环境检测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

1、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汞的可能来源主要是温度计、偏振分析和压力表。当这些器具损坏时,浸在硝酸汞酸性溶液中的滴管或者薄铜片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地面或其他附着物上残留的汞,可以在清洗前撒上20%三氯化亚铁水或硫粉末进行中和。重金属蒸气密度高,通常堆积在通风管道的底部。因此,有必要在换气口的底部设置排气装置,将其按时排出到外部。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则室内汞含量过高,标准值超过0.01mg/m3,需要进行碘精制处理。加热和升华后,碘被空气中的水银中和,或者在周围的环境中吸附,形成碘化水银。在含水银废液的情况下,排出废液的pH值最终控制在8~10的范围内。废液可以使用硫化钠通过反应生成硫化汞,然后添加析出剂中和硫酸亚铁。硫化铁将悬浮在水中的硫化物粒子吸入水中,使其共沉淀,除去水银。能够排出透明的液体,残渣可以通过熔融燃烧回收,或者制成水银盐。

2、含铬废液的处理

铬浸渍液不变成绿色的话,可以浓缩冷却,加入高锰酸钾粉末,用砂核漏斗过滤除去二氧化锰沉淀,重复使用。失败的废液清洗液为了处理而被注入混合重金属废液中。

3、含银废液的处理

NaCl是中和含银废液的重要化学试剂。银废液经反应沉淀,可放入容器中。加入至少两次水。水必须加入5%~10%的盐酸,再加入Zn。彻底搅拌可以析出银,排出液体的上层。

4、酚、氰化物废液的处理

苯酚及氰化物废液通常为了通过氧化反应排出水和CO2而使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将氰化物与NaOH混合,将废液的pH调整为10以上,然后添加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进行分解。

5、废气、废渣的处理方法

关于废气处理所使用的烟机,应该注意排气管必须比附近的屋顶高3m。如没有处理有害废弃物残渣的能力,可送到专业化工厂进行处理,焚烧其他废弃物残渣,根据生活垃圾填埋。

三、结语

检测实验室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可由专门处置公司处置,但成本较高。风险评估必须在自我处置前实施。环境检测实验室必须密切注意自身产生的有害废弃物污染问题,建立废弃物管理系统,安排专业受训的职员管理。产生挥发性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的实验应该在保护设施中进行。废物必须分类收集、存储和集中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及有害气体,通过含有活性炭的环境保护装置吸附后排出。在对环境有害的实验室制造的废物和液体应该严格分类,注入指定用于保存和处理的容器中。酸性及碱性废液在pH值达到固定值后被中和排出。废弃物处理前,混合处理前,要遵守环境风险评估原则。实验室无法处理的有害废弃物,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处置公司处置并记录。总之,环境检测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弃物、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达到建设无公害绿色实验室的目标。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四氯化碳二氧化硫次氯酸钠二氧化锰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