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二、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对策
1、严格遵守国家颁发的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习近平主席说:“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为此,国家先后颁发了《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兽药管理条例》、《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最高残留限量》、《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017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将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力度,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确保食品安全。广大养殖企业、兽药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经营销售公司及流动领域都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提高知法守法意识,坚决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标准与要求生产和经营。不造假制劣,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确保从“农田生产到餐桌”为人们提供动物性安全食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乳”。
对于在动物养殖中非法滥用各类兽药、非法添加违禁药物添加剂、非法生产加工动物性食品、进行黑市交易经销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及予以查处。采取专项打击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标本兼治的手段进行打击,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与产业化生产之路
生态畜牧业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现代畜牧科技等手段,以动物饲养为中心,因地制宜地配置相应生产的各种要素,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持续高效绿色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畜牧业产品生产时,一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守国家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原则。加快推进动物养殖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与区域化布局的发展方向。以动物性食品生产企业为龙头,以生态养殖动物小区为基地,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动物养殖产业化集团生产,即“公司+基地+养殖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等模式。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动物性食品,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安全,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3、大力使用生物饲料,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源头
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首先要保证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如果给动物饲喂发霉变质与污染的饲料,动物的健康不仅受到严重危害,其产品也是不安全的。农业农村部先后颁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禁止在饲料中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氯霉素、激素类、类激素类和安眠镇定类等29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限制8种兽药作为动物促生长剂使用。因此,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饲料生产企业要从饲料原料、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销售与售后使用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与检测。发现问题,坚决查处,确保动物饲料的安全,才能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生态养殖动物要大力使用生物饲料与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比如食用酶制剂、生物活性肽、益生素、酸化剂以及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氨基酸饲料添加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矿物饲料添加剂等。目前农业农村部批准使用的30多种益生菌都可用于微生物制剂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对动物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菌株、可有效提高饲料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利用率,有效降低氮和磷的排放量,减少氢气与硫化氢的产生,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由此可见,使用生物饲料与环保型饲料添加剂饲喂动物,能达到“低碳养殖”与“节能减排”。只有从饲料源头做起,才有可能真正有效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4、严控兽用抗菌药物的滥用,防止动物产品药物残留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每年养殖动物使用的抗生素占全年抗生素用量的46.1%,其中60%以上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是使用抗生素养殖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兽药生产与经营市场比较混乱,无GMP生产厂家、无兽药生产批准文号、无产品质量标准的“三无产品”在市场上无序流动,黑市交易。由于兽药产品质量低劣,养殖场不合理地长期滥用抗菌兽药,致使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上升,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超标风险加剧,严重威胁到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也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了重大的隐患。国家从2015年9月1日起,停止生产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与诺氟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各种制剂;2016年11月又公布了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禁止作饲料添加剂使用;2017年禁止非泼罗尼用于食品动物;2017年6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又出台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8年1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禁止喹乙醇、氨苯砷酸、洛克沙砷等3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2018年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又发布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上述一系列的行动旨在加强抗菌兽药的管理与控制、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与残留、保障动物养殖健康、动物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
目前,对兽药生产企业与经营市场要进一步加大监管、监测与监控的力度,严格规范兽药市场秩序,从源头切断假冒伪劣兽药进入养殖场。要规范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减少促生长类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使用数量,逐步停止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加快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提倡使用生物抗菌兽药和中兽药制剂。比如抗菌肽、细菌素、溶菌酶、益生菌等,中兽药制剂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双黄连、柴胡、穿心莲等。细胞因子制剂如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因为这些制剂可替代抗生素,具有药效作用好、安全实用、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菌株、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等特点。动物养殖厂在生产中只要按照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用量和休药期规定,合理科学规范使用兽药,动物产品就不会出现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5、动物养殖粪污要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全国每年产生动物养殖粪污总量将近4亿吨,排放物化学需氧量为1268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负荷的总和,成为我国农村污染源的根源,对人民的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动物养殖场一定要高度重视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要遵照农业农村部颁发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中提出的要求、标准、办法与技术措施,认真做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各项工作。首先,养殖场要牢固树立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坚持养殖粪污处理实行“三分离”(雨污分离、粪水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两配套”(配套沼气池、配套无害化处理设施)和“一结合”(种养结合)的原则。在处理模式与技术上可因地制宜,结合养殖厂与当地的实际选用,最终目标是要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目前,养殖场使用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模式有:一是有机肥料生产模式:采用好氧堆肥发酵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就地农业生产利用。二是红泥沼气模式:粪污与污水集中统一处理,通过红泥沼气池厌氧菌发酵,降解粪污中颗粒状的无机物与有机物,产生沼气作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和燃料。沼渣用于生产有机复合肥供农田利用;沼液经过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达标排放。三是粪便饲料利用模式:将干粪与蚯蚓、蝇蛆及黑水虻等动物蛋白进行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业、林业、茶叶、果业与菜业种植。发酵后的蚯蚓、蝇蛆及黑水虻等动物蛋白可用于制作饲料。四是粪水达标排放模式:养殖场产生的粪水与污水集中进行厌氧发酵,再经好氧处理等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或回收利用。固体物堆肥发酵后可作有机肥料使用。五是动物病死尸体的处理:处理方法有深埋法、焚烧法、高温高压化制法和堆肥发酵法等。
6、严把屠宰加工检疫关,防止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农业农村部先后颁布了《屠宰检疫规范》与《兽医卫生合格证》,后又与国家食药总局联合下发了《农业农村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和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监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全面地细化了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和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措施。动物性食品屠宰加工企业必须坚决照办,确实执行。国家着力推进屠宰加工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多举措强化屠宰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大力引导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畜禽屠宰产品质量安全。坚决禁止私自屠宰畜禽,进行黑市交易。检疫出现的病畜禽及隐性病原感染动物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屠宰加工,严防流入市场。在肉食动物产品加工过程中不准人为地非法使用碱粉、芒硝、漂白粉、香精、防腐剂与色素等,严防人为地添入有危害性物质与第二次污染动物性食品。要确保较“放心肉”、“放心乳”投放市场,以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消费者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
7、大力加强动物性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监测抽检要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实施。目前,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动物性食品中病原学检测技术、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农兽药残留与各种毒素含量检测技术体系建设,包括动物养殖场的检疫与疫病监测、饲料企业生产用原料与产品质量检测、农药与兽药生产企业用原料与产品质量监测、兽医器械质量鉴定、屠宰加工前的检疫与产品抽检以及经营市场的监管等。还应制定从动物品种、饲养管理、防疫检疫、动物收购、屠宰加工与市场营销各个环节相配套的安全卫生标准。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动物才能进入屠宰加工,符合加工后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才能上市销售。只有大力加强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才能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绿色畜禽产品,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关注民生的一件大事,民以食为天。
8、加快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的建设
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既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腐败之风。有的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检疫不严;地方保护、私利至上。有的监管人员“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土特产一提,可以可以;信封一合手,一切不查”。这种对食品安全失责的现象是对人民健康与生命的犯罪行为。国家在《“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层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增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保障。要根据规划中提出的要求与目标,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建设起一支懂法律、有现代技术、有工作能力、敢担当、有责任心的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肩负起人民的重托,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而努力工作,这样才不愧为食品安全的卫士。
三、结束语
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曾先后发生过“瘦肉精猪肉”、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含六六六的“毒猪油”、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以及“多宝鱼”与“三鹿奶”等事件。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吃猪肉怕瘦肉精,吃鸡肉怕激素,吃蔬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中都没数”的忧虑。人们每天都要食用各种食物,而食物的绝大多数均来源于种植业与养殖业。如果种植业与养殖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受到外界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与放射性污染物的污染,受到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重金属、药物残留与化肥的污染等。这对国家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将构成重大威胁,最终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要全力做好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提供安全、绿色的动物性食品,确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这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奥科集团“开箱有礼”圆满结束,本次活动通过PC端和移动端同时发布,所有参与用户均有两次“开箱”机会。参与用户人数多达5000余人,累计送出苹果手机8台、微波炉400多个,更有海量的积分、话费等礼品。“开箱有礼”活动100%的中奖率,使得参与活动的新老顾客满载而归。获得了一致好评!
了解更多> >奥科集团2020“开箱有礼”活动火热进行中,两次开奖机会。同时我们的积分商城里,贴心的为您新增了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等视频会员兑换礼品,在家刷剧嗨翻天!赶紧参与起来吧!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