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我国耕地质量主要性状30年变化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25 20:19 编辑者:余秀梅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结束后,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至今已有30多年。截至2019年底,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达1344个,涵盖了主要耕地土壤类型,涉及全国主要种植制度。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的有关要求,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对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30年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编,对我国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变化情况

监测点设置不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处理,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在常规施肥区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化验。监测内容包括立地条件、农业生产概况、剖面性状、作物种类、产量、施肥量、土壤理化性状等。

(一)有机质、全氮与建点初期比下降,近年来基本稳定。

1988—1997年(建点初期10年,下同)监测点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5.7g/kg、1.60g/kg,2009—2018年(近10年,下同)平均含量分别下降至24.3g/kg、1.46g/kg,分别下降了5.4%、8.7%。但近年来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稳定,分别维持在24.9g/kg、1.45g/kg左右,这与国家高度重视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密切相关。

(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持续上升。

与建点初期10年比,近10年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上升至26.2mg/kg、129.5mg/kg,分别上升了78.2%、41.1%。2009—2018年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依然保持上升趋势,分别从23.9mg/kg、117.5mg/kg上升至29.9mg/kg、147mg/kg,这与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及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有关。

(三)酸性土壤监测点比例有所上升。

与建点初期10年比,近10年酸性土壤p H(4.5~5.5)的监测点占比从12.8%上升至17.3%;微酸性土壤p H(5.5~6.5)的占比从30.9%下降至28.5%;强酸性土壤(p H≤4.5)点位占比变化不大。酸性土壤比例上升与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不足有较大关系。

(四)部分微量元素缺乏。

有效铜、锌、铁、锰、硼、钼处于缺乏或较缺乏水平的监测点占比分别为1.2%、7.3%、5.7%、12.2%、55.4%、61.2%,这与农民重施大量元素肥、轻施微量元素肥有关。

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南方耕地红壤酸化。

南方耕地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土壤p H平均值从建点初期5年的6.5下降至近5年的5.7。其中,浙江、江西2省局部酸化严重,土壤p H≤5.5的点位占比分别高达70.2%、73.5%。应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调酸及平衡施肥等技术加以改良。

(二)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

与二普时期(19世纪80年代)比,有机质平均含量从38.7g/kg下降至30.5g/kg,下降了21.2%。局部地区出现酸化趋势,p H≤5.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比达17.8%。东北黑土区开垦初期黑土层一般在60~100cm,目前黑土区耕层厚度平均为21.3cm,土壤侵蚀使黑土表层以平均每年0.3cm左右的速度流失。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加强黑土地保护,初步形成黑土保水阻控、均衡施肥、调酸改土、肥沃耕层构建等行之有效的培肥改良技术模式,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西北土壤盐渍化问题。

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盐渍化较为严重,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12.6%;宁夏引黄灌区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15.0%;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9.6%、12.5%、9.9%。土壤盐渍化将造成作物出苗困难并减产,可通过以水压盐、暗管排盐、秸秆还田、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施用有机硅调理剂等措施加以改良和治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监测网络。
进一步扩充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点,争取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按年度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为因地制宜开展土壤培肥改良与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二)深化专项监测。
结合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完善监测指标,深化开展耕地质量专项监测,为科学评估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提供依据。

(三)拓展监测范围。
逐步推进开展自动监测区、耕地质量监测区和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区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点建设,实现土情、墒情、肥情、环情的同步综合监测。同时,逐步拓展园地、设施菜地土壤质量监测技术和指标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范围。

(四)强化总结宣传。
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按年度发布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及时总结宣传监测工作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土壤监测有机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