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目的
了解安吉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2019年采集安吉县水产品、餐饮食品和生冷卤食等10类食品样品,按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霍乱弧菌11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共采集食品样品785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13株,检出率为14.39%。
2017—2019年检出率分别为9.75%、14.02%和18.71%,呈上升趋势(P<0.05)。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阪崎肠杆菌5种致病菌,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26.09%;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为20.06%。不同类型食品中餐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32.54%;其次为水产品和现制饮料,分别为20.06%和20.00%。第二季度检出率较高,为19.37%;第一季度检出率较低,为4.55%。结论安吉县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餐饮食品、水产品和现制饮料是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食品种类;第二季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多、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问题日益突出。有研究表明,我国约80.90%的食源性疾病由食用不洁食品导致的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年发病量超过9 400万例次。加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为了解浙江省安吉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2017—2019年安吉县10类食品中11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于2017—2019年从安吉县种养殖、流通和餐饮3个环节中随机采集10类食品样品。食品分类参照《浙江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资料汇编》,分为水产品、餐饮食品、生冷卤食、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冷冻饮品、熟肉制品、包装饮用水、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调味品和现制饮料。样品严格按无菌要求采集,低温运送至样品室。除2018年新增调味品、2019年新增桶装饮用水外,3年间食品采样种类和采样环节基本相同。
增菌液、分离纯化培养基、生化鉴定试剂(青岛海博);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核酸检测试剂盒(江苏硕世);GN、GP、BCL生化鉴定卡(法国生物梅里埃);标准菌株(美国ATCC);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VITEK 2-COM-PACT,法国生物梅里埃);核酸扩增仪(ABI7500,美国ABI),电热恒温培养箱(BPX-272,上海博讯);拍打式匀浆机(HBM-400B,天津恒奥)。试剂均通过质量验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标准菌株定期进行移种鉴定。仪器均经校准或检定,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
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霍乱弧菌的分离和鉴定参考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核酸检测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所有样品的前处理、增菌在食品检测室进行,后续的分离、纯化与生化鉴定等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完成。检测过程中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样品经制备、增菌、分离、纯培养和鉴定得到与上述国家标准一致的纯化后菌株即判定为检出。检出率(%)=(检出致病菌样品份数/参与检测的样品份数)×100%。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预防医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建立糕点中31种食品添加剂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70%甲醇振荡提取15min,WAX固相萃取柱净化,在电喷雾电离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1种添加剂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2。空白样品在2.0、4.0、8.0mg/kg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71.3%~10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49%~7.62%。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样品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作为糕点食品中添加剂的快速筛查。
了解更多> >麦子掺假已经成为食品厂日益关注的问题,消费者也日益要求保证其食品的产地和质量符合标签。小麦品种的真实性是加工和生产特殊小麦品种的重要参考。此外,对有机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加了消费者对有机小麦真实性的广泛关注。
了解更多> >很多人回忆2011年,可能会想起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距离浙江2000千米外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泄漏。这次事故给世界各角落的人们都留下了伤痛,国际市场也随之震荡,许多国际大牌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原料采购基地,这也成了国内食品领域发展的新契机。
了解更多> >2020年6月11日,香港地区修订了2021年食品中有害物质相关要求,以加强监管行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霉菌毒素等食品内有害物质。
了解更多> >六月三十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关于减盐、减钠的学术研讨会,并于六月三十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讨会。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