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硫酸铵提取得到的细菌素粗提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用PBS和0.2mol/LNaCl溶液洗脱经硫酸铵得到的细菌素粗提物并分别收集其洗脱液然后冻干。经抑菌试验发现经过PBS和0.2mol/LNaCl洗脱的组分可以较好地抑制蜡样芽孢杆菌(图3)。
图4是产细菌素芽孢杆菌的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由于Tricine-SDS-PAGE电泳可以较好地分离<30ku的蛋白,因此选用3.3~20.1ku的标准蛋白做对照。与Marker条带对比可知菌株O在14.4ku左右时有一条较为明显的条带。菌株19在8ku和18ku处有明显的蛋白条带。菌株F则在8ku处、14.4ku左右均出现明显的条带。菌株4-1在14.4ku左右时有一条蛋白条带。4株芽孢杆菌的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出其所产细菌素的分子质量均小于20ku。该结果也表明这些菌株所产细菌素可能为热稳定性较好的II类小分子蛋白。
表4为产细菌素芽孢杆菌的LC-MS/MS鉴定结果。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菌株O所产细菌素可能为13ku大小的含有DUF1093结构域的蛋白质、13.506ku大小的YlbF家族监管蛋白及18.877ku的1型谷氨酰胺转移酶;菌株19产生的细菌素可能为8.969ku的假设蛋白CXF51_07005、16.871ku大小的SPBc2原噬菌体衍生的蛋白质YolA以及18.001ku大小的假设蛋白BEST7613_2224;菌株F所产细菌素可能为分子质量大小为8.089ku的假设蛋白C1T28_21195、13.011ku大小的降解酶(加氧酶)、15.786ku大小的holin家族蛋白质以及分子质量为17.082ku的SMI1/KNR4家族蛋白;菌株4-1产生的细菌素可能对应为9.439ku的小分子质量的酸溶性孢子蛋白Tlp或是分子质量为22.529ku的3-己酮糖-6-磷酸合成酶。目前的结果与蛋白数据库内已编号的蛋白比较,没有完全一致的蛋白相匹配,表明本研究中发现的细菌素不排除为新型细菌素的可能。细菌素进一步纯化,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产细菌素的细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从而准确判断这4株芽孢杆菌所产细菌素是否为新型细菌素。
本研究从福建牡蛎中分离筛选出14株对常见致病菌有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抑菌试验发现这些芽孢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及弗氏柠檬酸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时,这些芽孢杆菌产的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强、易被蛋白酶分解和由核糖体编码合成产生细菌素等典型细菌素特征。根据14株菌的抑菌谱范围和rep-PCR结果,初步判断4种菌株可能不同于其它芽孢杆菌。因此,选取这4株菌O(解淀粉芽孢杆菌),4-1(死亡谷芽孢杆菌),19和F(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下一步试验。通过Tricine-SDSPAGE电泳试验,这4株芽孢杆菌产的细菌素分子质量均不大于20ku。说明上述4株细菌可能产II类乳酸菌细菌素。利用LC-MS/MS鉴定并比对现有蛋白质数据库,结果显示这4株芽孢杆菌所产细菌素未在现有数据库中发现,细菌素进一步纯化,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产细菌素的细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仍需在未来试验中进行,从而准确确定这4株芽孢杆菌的细菌素性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研究表明,已从竹叶兰中成功分离出茋类、黄酮类、酯类、苯丙素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是傣族各类经方、验方中的常用药,临床多用于解毒,对肝损伤、肝纤维化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竹叶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的傣药,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各领域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
了解更多> >α-L-鼠李糖苷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及医药前体的制备。研究从海洋样品中筛选产α-L-鼠李糖苷酶的细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α-L-鼠李糖苷酶粗酶性质进行测定。通过透明圈平板筛选法从海州湾海域海泥样品中筛选获得一株产α-L-鼠李糖苷酶的细菌菌株DTCO3。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的扩增与分析,将菌株DTCO3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对菌株DTCO3α-L-鼠李糖苷酶粗酶液酶学性质进行测定,该酶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p
了解更多> >胞壁肽是来源于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酶解后产物,具有促进芽孢萌发的生理功能。本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对象,通过酶解制备枯草芽孢杆菌中胞壁肽。利用反式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制备的胞壁肽进行分离,并利用液相-质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方法对胞壁肽进行结构鉴定。还研究了胞壁肽对芽孢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胞壁肽最小结构单元为二糖三肽,胞壁肽可促进90%芽孢萌发。
了解更多> >胞壁肽是来源于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酶解后产物,具有促进芽孢萌发的生理功能。本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对象,通过酶解制备枯草芽孢杆菌中胞壁肽。利用反式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制备的胞壁肽进行分离,并利用液相-质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方法对胞壁肽进行结构鉴定。还研究了胞壁肽对芽孢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胞壁肽最小结构单元为二糖三肽,胞壁肽可促进90%芽孢萌发。
了解更多> >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13株,检出率为14.39%。2017—2019年检出率分别为9.75%、14.02%和18.71%,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8.344,P=0.004)。不同种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2),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为26.09%;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为20.06%。蜡样芽孢杆菌(χ2趋势=22.888,P<0.001)和副溶血性弧菌(χ2趋势=9.956,P=0.002)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沙门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