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着色剂主要分为食用着色剂和工业染料,由于工业染料等非食用着色剂价格低廉,着色力强,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商用于食品生产中。为了更好的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合理有效的着色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文中列出现有的着色剂的检测方法之间不同的特点,并对着色剂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着色剂主要分为食用着色剂和工业染料,其中食用着色剂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着色剂。近年来,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但又考虑到颜色对于人类视觉的冲击效应,违法使用工业染料等非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生产中,来增加食品的色泽,着色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例如:染色五香花生米,染色乡巴佬等卤蛋制品,苏丹红的红心鸭蛋等事件。为了更好更快的发现问题,对于食用色素的检验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1色素的检验方法
目前,用于食品添加剂色素的检验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薄层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1.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GB5009.35-2016中规定使用的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验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饮料、硬糖、配制酒、蜜饯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是目前使用最广、研究最多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待测定的样品通过液-液萃取法或聚酰胺吸附法提取分离出其中的着色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经过反相色谱分离,根据色素的保留时间与峰面积大小来进行定性和定量。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被一直沿用下来,成为GB5009.35-2016中唯一指定的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蒋荣华等人采用乙醇-氨溶液提取,乙腈-乙酸铵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变波长程序,快速测定肉制品中柠檬黄、日落黄等6种人工合成色素。试验结果:该方法检测6种色素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孙鹏等人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液态奶中胭脂红、日落黄2种着色剂。文中对萃取剂的种类、体积、pH值等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优的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左右,且方法简单、高效,达到了试验预期的效果。
Waleskade等人采用梯度洗脱技术分离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酸奶和奶味饮品中合成染料的含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5~25mg/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2%~115%。检验结果发现大多数样品中含有偶氮玉红,其次是苋菜红。
Karanikolopoulos等人采用RP-HPLC/DAD测定水产品中人工色素的含量,该方法简单便捷,回收率大于81%,在低浓度下,精确度较高,为复杂基质食品中合成水溶性色素提供了技术支持。
Chai等人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和诱惑红四种色素含量,对试样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萃取时间等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检验结果:四种色素检出限为0.20~0.25μg/L,苋菜红和胭脂红线性范围为1~500μg/L,日落黄和诱惑红线性范围为0.80~500μg/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灵敏,数据准确可靠。
1.2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分光光度计中不同波长下的不同吸光度,测定物质的含量方法。分光光度计一般分为三个光区:紫外光区、可见光光区和红外光区。该方法操作简单。
邓平建研究了用乙醇适当处理样品后,用双波长法直接测定两种颜色相近的色素共存的混合样品,该方法准确、简便,达到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廖萍坚等人利用波长的选择优化测定硬质糖果中三种色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色素在特定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性较高。
Capitán-Vallvey等人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中柠檬黄、日落黄和胭脂红三种色素的分光光度法。样品经过前处理,在波长为400~800nm条件下,线性范围为50.0~650.0ng/mL,相关系数良好,将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检验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
1.3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也叫薄层层析,是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中指定的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利用物质与物质之间吸附力的不同,被测样品与固定相发生反复的吸附与解吸附,从而使样品达到分离,形成一系列的斑点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薄层色谱法可以分为薄层吸附层析法、薄层凝胶层析法、薄层离子交换层析法、薄层分配层析法等。一般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是薄层吸附层析法。
张兰天等人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技术,对简单处理后的饮料样品快速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可以满足大批量的饮料产品的26种人工色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刘聃等人通过对提取剂的选择和提取时间等菠菜中色素提取分离达不到理论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检验条件,确定了对于菠菜叶中色素提取分离较好的试验条件。
徐刚等人通过试验,找到了薄层色谱快速定性筛查药品中非法添加的6种水溶性色素和5种脂溶性色素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对两类色素的分离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较低的检出限。
1.4色谱-质谱联用法
色谱-质谱联用法是将两种仪器结合,利用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达到对未知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样品中潜在的危险和影响。色谱-质谱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质联用仪主要用于小分子、易挥发的化合物,液质联用仪与气质联用仪互补,主要用于不易挥发、热不稳定和大分子量等的化合物。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性能高、检测限低、方便快速等优点。
Martin等人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等食品中的柠檬黄、喹啉黄、赤藓红等18种水溶性色素,该方法回收率在83.4%~166.0%之间,满足复杂基质的食品检测,为今后的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针对食用色素容易受到热、光等环境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会向天然色素中添加不可用于食品生产的染料活性红195这一问题,Judith等人研究并建立了快速的筛查方法,可以明确识别目标物及其衍生物,为食品掺假鉴别提供了新的方向。
黄方取等人将葡萄酒样品稀释高速离心后过膜进样,在特定的参数下淋洗、分离、离子化,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葡萄酒中常见的7种人工合成色素的简单样品前处理、高灵敏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检验方法,满足了市场对于快、准、精等食品检测要求,为食品中葡萄酒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
张杉在对豆制品中7种违禁色素的检测方法研究中发现,采用甲醇-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正离子扫描模式,得到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在80%以上,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满足同时测定豆制品中7种违禁色素的试验要求。
1.5示波极谱法
示波极谱法又可称为单扫描极谱分析法,它是一种快速加入电解电压的极谱法。采用滴汞电极,在电解过程中,加入锯齿形脉冲电压,得到在示波管组成的荧光屏上显示的极谱图,因此被称为示波极谱法。该方法灵敏度高。
宋新等人研究中,运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中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和亮蓝5种合成着色剂。经过试验论证显示采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合成着色剂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工作中应用。
文君等人采用示波极谱法检测食品中的合成着色剂赤藓红。赤藓红在特定条件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
1.6其他检测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毛细管电泳法、试剂盒法等。
毛细管电泳法是依据各组分之间在电场驱动力下的差异,通过毛细管通道,进而对样品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技术。陈林情等人采用毛细管电泳法,优化试验条件,得到了检测饮料中3种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分离目标色素,且回收率在97%以上,结果准确可靠。
试剂盒法是一种快速简便,适合现场检验或对样品的简单初筛的检验方法。龙朝阳等人用试剂盒法和液相色谱法,对饮料等多种食品样品进行了常见的柠檬黄等4红合成着色剂的检测,通过检验结果的比对分析发现,试剂盒法数据与液相色谱法数值吻合,而且较液相色谱法方便、快速。
2展望
在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中,禁限用着色剂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的问题不容小觑。着色剂作为一类食品加工生产中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和贮存运输过程中损失的食品的增色中,为该类食品提供鲜艳、持久、稳定的色泽。然而,一些着色剂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在过去的数年中,通过法律法规,安全标准等的建立,世界多个国家严格控制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使用,严令禁止有毒的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但是,现阶段,着色剂检测技术相对成熟,但存在检测范围小,对于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的药物无法进行筛查;实验过程较复杂,对于不同种样品的不同种药物的检测需要反复进行前处理和进样检测;不能进行快速检测,时效性差等缺点。因此,为保证食品安全,需要继续研究建立准确可靠的着色剂的测定方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9年3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实验室管理作为确保实验室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即将进行3期实验室日常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将探讨化验员检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实验室基础知识 、实验室安全培训。
了解更多> >近日,生态环境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等六大部门共同发布了一份通知,公布了关于举行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的详细信息。伟业计量针对比武内容,推出相关产品如下,欢迎订购!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