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中华卷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

发布时间:2021-01-19 21:06 编辑者:夏德婷

中华卷柏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卷柏属共有700余种植物,其中中华卷柏为中国特有。中华卷柏的传统药用功效主要包括清热利湿、止血化痰等。现代研究发现,中华卷柏还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并在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木脂素以及糖苷等,其中双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中华卷柏的生药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华卷柏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Desv.)Spring]为蕨类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卷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地柏、地网子(山东),地柏枝(河南)等,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中华卷柏系该科供药用植物中中国所特有的种。药用中华卷柏为卷柏科植物中华卷柏的全草,性味淡、微苦,凉,归肝、胆、大肠三经。可用于湿热,小便不利,淋证,肝炎,胆囊炎,下肢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华卷柏不仅具有传统的清热解毒作用,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中华卷柏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国内外中华卷柏所属种属类别、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华卷柏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检索方法

在CNKI高级检索界面,选择精确匹配、中文扩展检索,以中华卷柏、卷柏为检索词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的期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在Pubmed分别以“Selaginella”、“Selaginella sinen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所发表文献。在scifinder分别以“Selaginella”、“Selaginella sinensis”为检索词检索scifinder建库至2019年2月20日所发表文献。

2 生药学研究

中华卷柏为卷柏属植物,而卷柏属植物是卷柏目仅有的一属植物。现代生存的卷柏属植物约有700余种,中国约70余种。卷柏属植物在许多国家都被作为传统医药治疗疾病,作为传统中药在古籍中也有记载。卷柏全草入药,历代医家认为其能破血散癖、活血止血、主治腹痛、闭经、症瘾淋结等。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卷柏属植物具有防癌治癌,抗炎,抗病毒,镇痛,降血压,降血糖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特别是含量丰富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双黄酮类成分,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极大兴趣。《中华本草》较详细地介绍了其中常用的种,分别是贵州卷柏、毛枝卷柏、蔓出卷柏、薄叶卷柏、深绿卷柏、疏松卷柏、异穗卷柏、兖州卷柏、疏叶卷柏、细叶卷柏、江南卷柏、伏地卷柏、黑顶卷柏、中华卷柏、旱生卷柏、卷柏和粗叶卷柏等。

在生境上,中华卷柏基本生活在具有石灰质成土母质的土壤上,多生长在山坡阴处岩石上、山顶岩石上、向阳山坡石缝中、山坡灌丛下等,是一种土壤生态类型植物。在热量和水分因子上,中华卷柏生长在温度适中的区域内,多在较为湿润的地方,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北京、河北、天津、河南、湖北、江苏、辽宁、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东等地。有研究认为中华卷柏孢子在地层中出现一般指示气候湿润、温度适中的环境特征,中华卷柏多为山区特有植物,其孢子的个体较大,不易被风吹到空中,大多是由河流搬运而来。在华北平原沉积物中,中华卷柏更多指示沉积相的变化。

中华卷柏为土生或早生,匍匐,15~45 cm或更长。主茎通体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本品茎及粉末显微构造特殊,如茎表皮内的厚壁细胞与皮层薄壁细胞壁均木化,茎中央有气室,中柱由多数横桥悬于内皮层,木质部一侧呈分枝状凹凸不平;叶缘细胞狭长向外突出呈齿牙状或长毛状,构成了本药材重要的显微鉴定特征。

有实验分别以中华卷柏的茎尖、茎段、幼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发现采用茎尖培养效果最好,诱导率最高,以中华卷柏茎尖为外植体的组培实验表明,选择适宜的激素配方可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另外,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的出愈率(组织培养中长出愈伤的外植体占接种的外植体总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光照条件下,可见光照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愈伤组织诱导是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环节,通过中华卷柏愈伤组织的诱导,可为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中华卷柏黄酮类化合物开辟有效途径。

3 化学成分

在中华卷柏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木脂素类、糖苷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

3.1 黄酮类

目前,已从中华卷柏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9个(1~9),其中大部分为双黄酮类化合物(表1)。此类化合物是卷柏属植物分离得出的最多的一类化合物,也是该种药材发挥药理活性及临床药效的物质基础,对卷柏属植物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此。中华卷柏中分离出的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1)、染料木苷(2),该类化合物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即C6-C3-C6单位组成的化合物。除以上2种化合物外,其余7种黄酮类化合物(3~9)均为双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银杏双黄酮(3)、扁柏双黄酮(4)、穂花杉双黄酮(6)和罗伯斯特双黄酮(9)等,该类化合物为双分子黄酮类化合物骨架间通过C-C或C-O-C键直接相连形成的黄酮二聚体。

表1

有实验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9种卷柏中穂花杉双黄酮的含量。其中中华卷柏的含量较高,为1.13%。赵昕等通过研究不同产地中华卷柏中双黄酮的含量发现,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均高于扁柏双黄酮,且在其各组织部位中,2种双黄酮的分布规律均以营养叶中最高,茎次之,根最低。植物不同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与其产地和发育有关,蕨类也不例外。另外,中华卷柏空孢子穗中双黄酮的含量较高,预示可探究从其空孢子穗中获得药用活性成分。此外,赵昕等还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减压法提取中华卷柏各器官中的总黄酮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速度快、得率较高等优点。Li等在实验通过离子液体这种新型绿色溶剂,将微波辅助提取离子液体(MAE-IL)技术应用在中华卷柏的提取和分离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同时测定穂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含量。发现该法能大大提高这两种双黄酮的收率并减少溶剂消耗。多种研究显示,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特殊,活性多样,功效明显。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11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卷柏抗病毒木脂素代谢产物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