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取同批号待检法兰克福香肠6~7袋,搓揉外包装,使内容物与液体充分接触。无菌开启包装,取浸出液40mL(每袋约6mL),混匀,作为待测样,置4℃保存。人工污染前,取1mL浸出液通过增菌培养法检测待测样。选择未受李斯特菌属污染的待测样,接种新鲜培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TCC19115),使其终浓度约为<1CFU/mL、1CFU/mL、10CFU/mL和100CFU/mL。污染后将样品置4℃稳定24h,模拟食用前的微生物存活状态。
取40mL待测样,分别接种新鲜培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TCC19115(LM)和英诺克李斯特菌ATCC51742(LI)。菌液终浓度LM/LI的比例分别为1/1,1/10,1/100,1/1000,10/10,10/100,10/1000,100/10,100/100和100/1000。污染后将样品置4℃稳定24h。
分别将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6株其它李斯特菌属细菌接种至BHI培养基中培养(表3),制成约105CFU/mL菌液。取上述菌液1mL,分别加入20μL免疫磁珠溶液,4℃轻微振荡1h。用PBS缓冲液在磁力架上清洗3次,用1mL相同的缓冲液重悬,必要时进行10倍系列稀释。以6×6滴板计数法(每滴10μL)在BHI琼脂培养基上计数,比较磁珠捕获前后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以USDA-FSIS检测方法为基础(MicrobiologyLaboratoryGuidebook,MLG8.1),结合磁珠捕获和PCR确认技术,检测法兰克福香肠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取第1次增菌的UVM培养基(Modifieduniversityofvermontbroth)90mL,加入10mL人工污染浸出液,置(30±2)℃振荡160r/min培养(22±2)h。分别取0.1mLUVM培养物至第2次增菌的10mLFB培养基(Fraserbroth)和10mLMOPS-BLEB培养基(Morpholinepropanesulfonicacidbufferedlisteriaenrichmentbroth)中,置(35±2)℃振荡250r/min培养(26±2)h。取上述UVM、FB和MOPS-BLEB培养物各1mL,分别加入scFv-IMBs和Dyna-IMBs溶液20μL,按1.6.1节的方法分别在BHI琼脂和显色琼脂上计数。剩余的磁珠捕获液用于显色培养基划线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采用9株细菌考察BHI培养基中两种磁珠的特异性。scFv-IMBs对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捕获率在15%~55%之间,高于同种培养基中Dyna-IMBs的0.85%~1.27%捕获率。scFvIMBs除对斯氏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的捕获率略高于Dyna-IMBs外,对李斯特菌属中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捕获率均低于0.61%。在BHI纯培养系统中,scFv-IMBs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捕获率。
为了从5种备选的引物中选择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特异性PCR检测引物,针对23株待测微生物进行PCR引物验证。引物Lmo0733具有李斯特菌属水平特异性;格式李斯特菌干扰引物Aznar的检测;威尔斯李斯特菌、格式李斯特菌和部分英诺克李斯特菌干扰引物Jaton的检测。经试验确认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种水平的特异性为引物Fluit和Nied(表1),这两对引物目标靶点是对李斯特菌溶血素O基因(hlyA)。由于引物Nied在51℃退火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检测到约2.86pg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组(数据未列出),被用于后续试验的PCR检测中。
在BHI和显色培养基上计数的菌落数(或典型菌落数)分别代表了样品经UVM、FB或MOPS-BLEB培养基培养后,所有微生物的总数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数量。法兰克福香肠浸出液经增菌培养后,背景菌的浓度可达到107~108CFU/mL,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浓度约为102~104CFU/mL,背景菌在培养物中占据主导地位(表4)。由于高浓度背景微生物影响磁珠与目标微生物的结合,导致在第一步UVM培养基中两种磁珠的捕获率均低于5%,甚至无法在琼脂平板上分离获得目标菌。经FB和MOPS-BLEB培养基二次增菌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比例由第1次增菌前不足0.01%(浓度小于104CFU/mL)迅速提升到20%~80%(浓度约为106~108CFU/mL),而背景菌的数量未见显著增加(表4)。其中,经MOPS-BLEB培养后李斯特菌属细菌的终浓度会高于FB培养基,并成为体系内优势菌,具有较好的选择培养性。
采用scFv-IMBs和Dyna-IMBs两种磁珠捕获后,通过显色培养基和PCR检测证实,磁珠捕获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灵敏度可达1CFU/mL。两种磁珠在MOPS-BLEB培养基中的捕获率(62%~88%)明显高于UVM培养基(<5%)和FB培养基(<53%)中的捕获率。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
截止2013年12月,在Web of Knowledge中检索得到265 篇相关文献,但仅有不到10 篇与中国QMRA相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国外从事QMRA研究的中国专家开展的研究通常与中国并不相关。在CNKI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在2000—2013年间,约3700 篇学术论文符合检索要求,但其中仅有121 篇与QMRA相关。进一步调研发现,在121 篇与QMRA相关的文献中,严格基于预
了解更多> >食品中的致病菌容易给人体造成感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致病菌造成的健康问题,应加强对各种食物的致病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风险预警控制,从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了解更多>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追溯与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笔者拟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食品追溯相关的“新时代智能食品安全蓝图”和《食品可追溯性建议规则》,包括食品可追溯性清单、关键跟踪事件及豁免情形示例。通过研究FDA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过程和考虑,以及FDA食品追溯体系中与中药材有一定相关性的新鲜草药和蔬果的具体追溯要求,一方面可为中药材追溯提供研究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国的食品
了解更多> >沙拉作为一种调味类小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随着制作原料的日益扩大和制作方法的家庭化,品种越来越繁多。新鲜的蔬菜、水果、乳品、熟肉制品等都是沙拉的制作原料,沙拉食用前无需二次加工即可直接食用,可能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的风险。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