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在前人研究中,对草莓、圣女果、猕猴桃进行维生素C含量测定时,均是将新鲜样品直接放置于组织匀浆机进行匀浆处理。为验证前处理过程是否会对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造成影响,本研究从液氮贮藏的样品中随机选择8个油菜幼苗材料,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即进行液氮研磨与未研磨两种处理。液氮研磨处理过程快速且破碎充分;未研磨的则是直接称取样品,用均质机匀浆,一些组织难以完全破碎,且耗费时间较长。样品的其它处理过程相同,比较这两种前处理方式下油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前一种处理方式下8个油菜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值为115.71mg/100g,后者其平均值为99.96mg/100g(图4)。利用液氮研磨之后的油菜样品所测得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未研磨处理的样品。所选取的8种油菜样品研磨之后较未研磨时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6%、15%、14%、16%、17%、11%、20%、18%,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平均增加了约16%。说明利用液氮将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后,再用均质机进行匀浆处理,更加有利于油菜样品中维生素C的完全提取。
从液氮贮藏的样品中随机选择6个油菜幼苗材料,对所选取油菜幼苗样品进行液氮研磨处理,利用多功能粉碎机将油菜叶片研磨成粉末状,将磨好的样品置于50mL离心管中放入液氮罐中贮藏。分别相隔1d、5d、10d、20d、30d测定每个油菜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在液氮中贮藏的样品不同时间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情况。表3显示,在液氮中贮藏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维生素C含量并无显著变化,测得的维生素C含量的RSD均小于2%,进一步说明此方法的可重复性好。因此此方法可用于大量样本的长周期检测,且高效准确。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检测过程要尽可能地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以最大限度减少样品中维生素C的氧化。维生素C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中稳定。本研究在国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鲜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建立了一种高效、准确测定新鲜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可用于周期长、大量样本的可重复性检测。
本研究选用三种低温储存的方式,即4℃、-20℃和液氮,并与新鲜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维生素C降解的速度越慢,利用液氮贮藏样品可以更好地阻止样品中维生素C损失。这与王宏霞、周颖君等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发现低温条件下维生素C损失最少,贮藏温度越高,维生素C损失越多的结果是一致的。
目前尚未有在液氮中贮藏大群体样品以长期保存并准确检测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研究或报道。在测定范围内,维生素C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油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回收率为97.97%~101.40%,精密度实验的RSD仅为1.84%,说明用该方法测定油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可重复性较高。
维生素C测定的前处理条件很重要,利用液氮研磨样品再进行均质化处理更有利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提取,实际所测得的维生素C的含量更高,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与仅均质化相比平均增加了约16%。由于维生素C在常温条件下易降解,前处理的时间要控制,时间越长,测定的含量越低。优化后的维生素C测定方法,一个样品从前处理到上机检测完成只需约10min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样品维生素C的检测效率。液氮中贮藏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维生素C含量并无显著变化,测得维生素C的RSD均小于2%。利用液氮可以较长时间保存样品中的维生素C,可以对大量样本进行长周期、高效准确且可重复的检测。利用此技术可研究大群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作物中维生素C合成的遗传调控解析。目前有对黄瓜、番茄、辣椒、拟南芥中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但是很少报道有关于油菜的遗传机理研究。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是最直接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油菜幼苗以及油菜薹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相关的研究报道甚少。在建立高效、准确维生素C含量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可开展对油菜种质资源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有助于解析遗传机理,挖掘高维生素C含量的油菜种质,加快培育高维生素C新品种,为以新需求为导向的油菜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提高油菜的菜用价值奠定基础。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油菜多室角果是一种高产相关性状,本研究对桑日白油菜(srb)多室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性状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具有稳定的多室角果表型,单株多室角果比例为94.7%~100.0%,每角果平均3.5个心皮。遗传上srb突变体中的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比较测序分析发现,srb中BrCLV3基因的CLEmotif中存在一种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G),可导致其保守结构域的第12位组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将该位点命名为Brclv3Asp12。
了解更多> >油菜多室角果是一种高产相关性状,本研究对桑日白油菜(srb)多室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性状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具有稳定的多室角果表型,单株多室角果比例为94.7%~100.0%,每角果平均3.5个心皮。遗传上srb突变体中的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比较测序分析发现,srb中BrCLV3基因的CLEmotif中存在一种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G),可导致其保守结构域的第12位组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将该位点命名为Brclv3Asp12。
了解更多> >油菜多室角果是一种高产相关性状,本研究对桑日白油菜(srb)多室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性状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具有稳定的多室角果表型,单株多室角果比例为94.7%~100.0%,每角果平均3.5个心皮。遗传上srb突变体中的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比较测序分析发现,srb中BrCLV3基因的CLEmotif中存在一种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G),可导致其保守结构域的第12位组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将该位点命名为Brclv3Asp12。
了解更多> >本研究对油菜籽进行了千法炒籽预处理,然后压榨制油,并对油菜籽、菜籽油、菜籽饼、脱脂菜籽粕的总酚含量、酚酸含量和菜籽油的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菜籽油中的总酚含量增加,在160oC时增加了27.4倍,芥子酸、芥子碱和Canolol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分别在120、150、140℃时增加了80.4%、6.7倍和191.4倍。
了解更多> >本研究对油菜籽进行了千法炒籽预处理,然后压榨制油,并对油菜籽、菜籽油、菜籽饼、脱脂菜籽粕的总酚含量、酚酸含量和菜籽油的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菜籽油中的总酚含量增加,在160oC时增加了27.4倍,芥子酸、芥子碱和Canolol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分别在120、150、140℃时增加了80.4%、6.7倍和191.4倍。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