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0-11-02 20:41 编辑者:夏德婷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食为政首。粮食问题历来都是我国最大的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内粮食生产长期维持较高水平,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 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 95%以上,粮食产量连续 16 年实现丰产,连续 5 年站稳 1.3 万亿斤台阶。特别是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夏粮实现增产,秋粮丰收可期,这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要素已绷得很紧,粮食安全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变化。面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好 14 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越来越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实施品种创新工程,培育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目前,我国未来大面积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不大。与此同时,我国面积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盐碱地、滩涂、高寒地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这些存量土地对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潜力巨大。当前,抗干旱低温、耐盐碱瘠薄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我国率先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就意味着新开辟出一片广袤的土地资源,这对于增加我国现有可耕地存量,提高粮食总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培育和推广适应能力更强农作物新品种,是根本性提高粮食总产量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将对世界粮食安全格局产生革命性影响,我国应加大在这方面研发投入,积极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 

实施科技丰产战略,持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当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依靠科技创新持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对于提高粮食总产意义重大,应作为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战略选择。一是以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水平,积极抢占世界种业制高点,推动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品质的持续提升。二是针对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难题,组织多学科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在品种选育、耕作栽培、植物保护、收获加工和减损等关键技术研发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

 加强科技成果应用,保护和提高现有耕地粮食生产潜能。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规划,到 2022 年,全国将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产能在 1 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 80%。要加强最新科技成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改善耕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提高粮食产能、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高品质农产品奠定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二是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大,条件各不相同,必须结合中低产田类型、所处区域、地形、气候、土壤等情况,针对性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利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不同耕地类型中低产田利用最佳途径,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产能。三是促进地力持续提升。加大对土壤改良技术、培肥地力技术研发投入,综合采用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综合配套技术等多种手段,促进土壤结构改良和营养成分增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将粮食生产潜力保存在土地中,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变。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科技支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明确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共同责任和各自应承担的义务,探索以粮食主销区向粮食主产区购买“粮食安全任务指标”的方式,推动更多资源向粮食生产地区、粮食生产者和农业科研一线倾斜,进一步激发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大县种粮积极性,真正使种粮者不吃亏、得实惠、有干劲。二是强化资金投入。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双轨”投入农业科技研发的力度,稳定资金来源,把财政新增资金向粮食生产重点研究领域和粮食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倾斜,建立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率要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三是落实机制保障。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和科研人才成长规律,优化科研项目申报、经费使用、成果评价、人才培养使用等管理,减少各类“帽子”“标签”评比评选对科研精力的
挤占,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利于人才潜心农业科研的外部环境。四是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建立农业科研单位与粮食生产主体更为紧密的技术合作与收益共享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的应用,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农业科技研发,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推动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金投入、成果转化和投资回报的良性互动。

声明:参考河南日报/2020 年/10 月/16 日/第 011 版,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玉米水平土壤农业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