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1.4萜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萜类成分研究相对较少,未见对其萜类成分开展单体纯化研究的报道。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萜类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类成分的粗提取工艺优化和分离纯化方面。杜令娟等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初级纯化工艺进行了探究,表明在上柱流速0.25mL/min,上样质量浓度2.0mg/mL,pH值为6,洗脱流速1mL/min,乙醇体积分数80%,洗脱体积4BV下,D-101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三萜纯化物纯度为35.4%,比粗提物提高5.36倍。李德海等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显著性差异。刘爽爽等通过优化超声波耦合双水技术提高了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率,有效保护了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胆酸盐的结合量。
1.5其它代谢产物
昝立峰等通过气质联机分析,在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鉴定出2,6,10,15,19,23-六甲基菠菜烯、二十二烷和9-十六碳烯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n-十六酸、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异丙基亚油酸酯、顺二十二碳-13-烯酸、9,17-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2-苯二羧酸(2-乙基)甲酯12个脂肪酸衍生物。
2药理作用研究
2.1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粗毛纤孔菌的抗肿瘤药理活性受到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体内抗肿瘤研究方面,昝立峰对粗毛纤孔菌成熟期子实体石油醚提取物和水层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研究,发现均能明显抑制小鼠H22瘤的生长,而且水层提取物能促进小鼠免疫系统,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力。王婷等探究了粗毛纤孔菌固体发酵菌粉的抗肿瘤作用,高剂量组抑瘤率达到56.12%,她认为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机体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有关。张媛对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粗多糖呈现明显抑瘤作用,低剂量组(500mg/kg)为58.12%,高剂量组(1000mg/kg)为47.75%。王超儀等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mg/kg)对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40%。武晓林等对不同“桑黄”类真菌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发现粗毛纤孔菌的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抑瘤作用,抑瘤率均大于40%。
体外抗肿瘤研究方面,上世纪80年代有报道粗毛纤孔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效率分别为80%和70%。昝立峰从该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InonotusinA对人体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适中的细胞毒活性,他认为Inonotusin A具有开发乳腺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力。Yang等在粗毛纤孔菌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3ʹ-亚甲基双[6-[2-(3,4-二羟苯基)乙烯基]-4-羟基-2H-吡喃-2-酮](MBP)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2.3μg/mL,并且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他认为该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刘鑫等对粗毛纤孔菌发酵液的不同极性提取物抗肿瘤研究,发现其正丁醇提取物是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
2.2抗氧化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粗毛纤孔菌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李雨沁对粗毛纤孔菌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野生组为96.79%高于栽培组95.82%。昝立峰从该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nonotusinA和InonotusinB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InonotusinB的活性最高。昝立峰等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70%乙醇提取物和Hispidin具有强烈的清除·DPPH和·OH自由基,在浓度为200mg/kg时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相当,清除率达到90%左右;InonotusinB表现出强烈的清除ABTS自由基的活性,达到(59.53±9.70)μmo1Trolox。康宁等研究表明不同诱导剂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油酸诱导的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效果最好。陈志娜等研究表明,野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黄酮、总多酚、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甲醇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活性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刘鑫等研究表明,发酵得到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对·DPPH和·OH自由基有一定清除能力。Hou等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粗毛纤孔菌黑色素,并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Paola等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提取物和菌丝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表明在其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7.2%和22.1%。
2.3抗炎作用
李庆杰等研究表明,从成熟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phellibauminA、phelligridinD和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均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抗炎活性相对较强。未见其他学者对粗毛纤孔菌的抗炎药理作用开展研究。
2.4活血化瘀作用
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记载“老树上多雨即生,软湿者作葅堪啖,采收剉碎,醇酒煎尝,散血如神,止血甚捷”。现代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李庆杰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树种粗毛纤孔菌黄色子实体均可降低寒凝血瘀证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炭化呈黑色的粗毛纤孔菌活血化瘀作用低于成熟呈黄色粗毛纤孔菌。未见其他学者对粗毛纤孔菌的活血化瘀药理作用开展研究。
2.5降血脂作用
李德海等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降血脂活性与质量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且质量浓度在40 mg/mL时,与甘氨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01±0.03)μmol/100mg,与胆酸钠的结合能力(0.47±0.04)μmol/100mg,与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31±0.09)μmol/100mg,相对辛伐他汀的吸附率分别为36.53%、27.92%、46.33%[30]。这一研究结果能够为降血脂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杜令娟等从粗毛纤孔菌三萜体外降血脂方面开展研究,她发现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降血脂活性与其纯度呈正相关,纯化工艺能够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降血脂功能。
2.6保肝作用
刘鑫等通过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粗多糖改善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作用比较研究,表明液体发酵制备的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国内外对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的保肝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未见其他学者对此药理作用开展研究。
2.7降血糖作用
李雨沁等通过研究粗毛纤孔菌多糖降血糖的作用,分别用不同剂量野生粗毛纤孔菌多糖,灌胃正常小鼠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结果显示野生粗毛纤孔菌多糖对正常小鼠无明显影响,对糖尿病小鼠在给药21d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用野生粗毛纤孔菌与人工栽培、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相同剂量灌胃糖尿病小鼠21d后,三者降血糖作用无显著差异,均能一定程度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2.8抑菌作用
昝立峰等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粗毛纤孔菌70%乙醇提取物及其分离化合物Hispidin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ATC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aureus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Baciliussubtilis的抑制活性,结果除了70%乙醇提取物高剂量(40.96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达到40.35%,其余均没有明显活性。陈志娜等研究表明,野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黄酮、总多酚抑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70%乙醇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草莓灰葡萄孢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30mm),其次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15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圈直径>10mm),同时她研究发现粗毛纤孔菌的甲醇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抑菌活性最强。杨树东等研究发现,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得到的粗毛纤孔菌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醚回流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2.9抗病毒作用
Awadh等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出两种酚类化合物hispolon和hispidin和粗毛纤孔菌的发酵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A(H1N1和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活性。Paola等研究发现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和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所测试的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最小抑制浓度为0.17~2.56μg/ml。Chen等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中Hispolon具有明显抑制人体拟表皮细胞κB的增殖活性,IC50值为4.62μg/mL,且成量效关系,κB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介导凋亡途径引起的。李庆杰研究表明成熟呈黄色的粗毛纤孔菌中化合物phellibauminA、phelligridinD和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对细胞增殖影响较小,生物安全性较高。
2.10免疫作用
王占斌等以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多糖,探讨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多糖有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Carsten等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对人免疫细胞有促进作用。
3展望
目前,粗毛纤孔菌作为传统中药“桑黄”正在发挥着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下,粗毛纤孔菌在食药用菌领域大力开发实现产业化发展已成为趋势。粗毛纤孔菌的研究在生物学特性、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抗肿瘤方面,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粗毛纤孔菌确有实效,有着开发抗肿瘤新药的潜力。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天近有1万人被诊断患有癌症,抗癌药物多是“天价”,特别是进口靶向药,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社会迫切需要疗效好,副作用低,安全可靠的具有中药优势的抗肿瘤药物,粗毛纤孔菌在此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挥中医药传统功效和特色优势,为攻克肿瘤这一世界难题贡献出中国智慧。
此外,粗毛纤孔菌的一些其它传统功效如活血化瘀、补益元阳、治女子崩中带下等也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至清代的《四库全书》子部四六,“桑黄”在多部本草著作中都有记载,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疗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明代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中也有“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的记载。这些古代先贤编纂的医学巨著中对“桑黄”的记载,为今后粗毛纤孔菌的现代研究指明了方向。粗毛纤孔菌除具有如上综述的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活血化瘀、降血脂、保肝、降血糖、抑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外,还具有对大分子聚合物的降解作用和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另外,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含有的大量黄褐色多酚类色素可以作为天然染料用于染色,抗氧化和染色性能良好,不易褪色,可以作为天然色素资源开发利用。因此,粗毛纤孔菌在天然色素开发和环保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菌物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食品检测专题研讨会火热开播,将探讨食品中脂肪、三聚氰胺、亚硝酸盐以及复用消毒餐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检测方法。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加强食品检测的操作规范。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