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cnas证书 cnas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清酒乳杆菌对臭鳜鱼食用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二)

发布时间:2021-12-07 22:09 编辑者:特邀作者周世红

2 结果与分析

2.1 清酒乳杆菌接种发酵对臭鳜鱼特征蒜瓣肉的影响

腌制发酵而成的臭鳜鱼,其典型的品质特征就是鱼肉呈蒜瓣状。沿背鳍下方至侧线之间的肌肉,其蒜瓣状尤为明显。蒸煮后通过剥离可以发现,臭鳜鱼的蒜瓣状肉质是在腌制发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图1和图2)。发酵初期开始形成蒜瓣状,至中后期时,鱼肉逐渐变白,蒜瓣状也逐渐明显。接种清酒乳杆菌进行发酵后,鱼肉的蒜瓣状在发酵0.5d即初步形成,较自然发酵更早出现,整个发酵过程的蒜瓣状比自然发酵更规则,鱼肉也更白亮。
 

2.2 清酒乳杆菌接种发酵对臭鳜鱼色泽和质构的影响

在自然、接种发酵过程中,鱼肉亮度L*在发酵2d内逐渐增强,发酵2~16d时呈缓慢减弱趋势(图2a),a*值和b*值在发酵过程中呈逐渐降低趋势(图2b、2c),鱼肉白度变化趋势同亮度变化趋势(图2d)。发酵过程中3个指标的综合变化,使鱼肉白度得到提升(图3)。总体来说,清酒乳杆菌接种发酵能够改善臭鳜鱼鱼肉色泽。

在自然、接种发酵过程中,鱼肉质构变化均较为明显,其中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黏附性在发酵刚开始即有显著变化,在0.5d时达最大值,0.5d后保持恒定,弹性指标从发酵开始至发酵结束逐渐增加,在发酵4d内增加趋势较为明显,发酵中后期则无明显增加趋势。总体来说,鳜鱼在发酵后硬度降低,其它参数值均增加(图5)。接种发酵臭鳜鱼成品与自然发酵臭鳜鱼成品相比,硬度降低,弹性、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增加,表明接种发酵后,质构指标的综合变化使臭鳜鱼鱼肉更为Q弹。

相关链接:氢氧化钠氯化钠乙醇聚乙烯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大抽奖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