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可溶性固形物、pH及色泽参数测定: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采用糖度计测定,pH采用pHmeter(Orion4STAR,ThermoScientific,Beveerly,MA,USA)测定;色差采用全自动色差计(CR-300,Minolta,Osaka,Japan)进行测定,选用L、a、b表色系统,测定其色泽参数。
以蒸制时间为30s、炒制5次(揉捻5次)、干燥温度80℃为条件,考察不同的摊青时间(3h、4h、5h、6h、7h)对红薯叶茶成品品质的影响,根据感官评分分值确定红薯叶茶加工中的最佳摊青时间。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红薯叶茶在伫青3h时,感官评分已经接近80分,随着摊青时间增长,在3h~5h过程中,红薯叶茶的香味快速增加,摊青5h后,其感官评分开始缓慢下降,随着摊青时间的增长,感官分值也逐渐下降。这是由于红薯叶茶在伫青过程中,随着红薯叶的呼吸作用变化,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也随着发生变化,刚采摘时的青臭味变淡,并慢慢转变为清香味道,这是由于其所含的反-2己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芳香物质逐渐生成并聚集,并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香气的浓郁程度也逐渐变浓。在超过5h后,因水分流失较快以及红薯叶呼吸强度减弱,成品的外形和叶底变差,风味物质的聚集作用减弱,对成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红薯叶茶加工中的摊青时间范围应为4~6h为宜。
以摊青时间为5h、炒制5次、干燥温度80℃为条件,考察不同的蒸制时间(10s、20s、30s、40s、50s)对红薯叶茶成品品质的影响,根据感官评分分值选择红薯叶茶加工中的最佳蒸制时间条件。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在蒸制过程中,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感官分值迅速上升,在20s后,感官分值增速放缓,到30s时,感官分值达到最高;继续增加蒸制时间,则感官分值开始显著下降。由于在足汽条件下,蒸汽可快速穿透红薯叶内部,促使一部分不良的青臭味挥发,香气开始凸显;同时,红薯叶的韧性和柔软度增强,利于成品的成型。因此,最佳的蒸制时间条件为20~40s。
以摊青时间为5h、蒸制时间30s、干燥温度80℃为条件,考察不同的炒制次数(1次、3次、5次、7次、9次)对红薯叶茶成品品质的影响,根据感官评分分值确定红薯叶茶加工中的最佳蒸制时间。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在经过一次炒制时,其感官评分最低,而经过3次炒制并进行揉捻加工时,成品的感官分值稳定上升,当经过5次炒制并揉捻加工后,感官评分达到最高,随着炒制次数和揉捻加工的增加,感官分值开始显著下降。这是由于在短时间加热炒制过程中,高温利于叶片酶解并有利于香味形成,同时叶片水分含量会有序减少,有利于揉捻加工促使成品条索紧致,最大程度的促进香味聚集。因此,最佳的炒制次数条件为3~7次。
以摊青时间为5h、蒸制时间30s、炒制并揉捻5次为条件,考察不同干燥温度(60℃、70℃、80℃、90℃、100℃)对红薯叶茶成品品质的影响,根据感官评分分值确定红薯叶茶加工中的最佳干燥温度。结果见图4。
通过干燥,能使红薯叶茶水分降低至适宜储藏和保存范围内,在干燥过程中仍会发生一系列热化学反应,有利于红薯叶茶风味物质的形成。通过图4可知,在干燥温度为60℃后,红薯叶茶感官分值逐渐上升,在温度达到80℃时,感官分值最高,继续升温干燥,感官分值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加热使叶绿素逐渐被破坏,成品茶色泽变深,茶汤色泽更加稳定,同时水分流失,香气物质稳定形成,便于成品茶的贮藏。因此,最佳干燥温度条件为70~80℃。
根据不同加工条件下红薯叶茶成品的感官评分分值结果,确定摊青时间(A)、蒸制时间(B)、炒制次数(C)和干燥温度(D)对红薯叶茶品质有明显影响,因此,以上述4个单因素为自变量,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模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AS软件中的Box-Behnken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具体试验结果见表4。
对表4中的数据进行响应面回归拟合分析得清香型红薯叶茶加工过程中4个主要因素A、B、C和D与响应值感官得分Y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如下:
R1=+93.20-1.92×A-2.67×B-2.21×C-2.46×D+0.13×A×B+0.88×A×C+1.00×A×D+0.25×B×C+1.88×B×D-1.00×C×D-4.33×A2-4.45×B2-4.89×C2-3.52×D2
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见表5。
由表5可知,摊青时间(A)、蒸制时间(B)、炒制次数(C)和干燥温度(D)4个因素与感官评分(Y)之间的相关性高度显著,其中A、B、C、D、A2、B2、C2、D2表现为高度显著(P<0.01),AD、BC、BD较显著(P<0.05),表明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非为简单的线性关系,能够预测相应的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试验方案正确;而失拟项P值为0.2540(p>0.05),不显著,说明本回归方程误差小,拟合度高;F值结果各单因素对地瓜叶茶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A>D>B,表明炒制次数对地瓜叶加工工艺的相对影响最大,摊青时间和干燥温度相对影响次之,蒸制时间的相对影响较小;R2=0.9748,R2Adj=0.9497,R2接近于1,这表明该模型中总变异度仅有1%不能由该模型解释,说明本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效果较佳。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橘柚外表金黄艳丽、果面粗糙、果实扁圆,兼具橘和柚的香气,果汁清甜爽口、果肉细嫩,富含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深受百姓喜爱。但由于橘柚采后生理代谢旺盛,贮藏期间易发生枯水病、油斑病,也易受病原菌侵染而导致腐烂,因此研发一种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提高橘柚采后贮藏品质十分重要。
了解更多> >2021年11月25日,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根据《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T/GZTPA 0003-2021《贵州茶叶中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团体标准立项。经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团标委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于2021年11月25日发布,自2021年11月26日起实施。
了解更多> >探究茶多酚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理。系统观察了茶多酚对馒头比容、质构、硬化速度及α-淀粉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茶多酚对淀粉的碘结合能力、溶解度、膨胀势以及热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茶多酚与淀粉分子的相互作用。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碳水化合物,也是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根据结构的差异,淀粉可大致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了解更多> >探究茶多酚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理。系统观察了茶多酚对馒头比容、质构、硬化速度及α-淀粉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茶多酚对淀粉的碘结合能力、溶解度、膨胀势以及热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茶多酚与淀粉分子的相互作用。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碳水化合物,也是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根据结构的差异,淀粉可大致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了解更多> >探究茶多酚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理。系统观察了茶多酚对馒头比容、质构、硬化速度及α-淀粉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茶多酚对淀粉的碘结合能力、溶解度、膨胀势以及热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茶多酚与淀粉分子的相互作用。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碳水化合物,也是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根据结构的差异,淀粉可大致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