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万寿菊鲜花是叶黄素工业生产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叶黄素在植物体内与各种脂肪酸以化学方式结合,如月桂酸,糠酸和棕榈酸。这种情况下的叶黄素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万寿菊提取物经过皂化后,叶黄素脂肪酸酯转化为游离叶黄素,就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食用。
叶黄素提取工艺如图所示,万寿菊鲜花到叶黄素晶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万寿菊鲜花经过发酵,破坏花瓣中的细胞壁,脱水后经挤压、热风干燥去除约92%~94%的水分,经粉碎制成万寿菊颗粒,再经溶剂萃取后制成叶黄素浸膏。第二阶段叶黄素浸膏经过溶剂溶解后皂化结晶析出粗晶体,再经过破碎、真空干燥后就得到叶黄素晶体。过滤后的滤液仍含有少量叶黄素,经过薄膜浓缩得到低含量叶黄素。
实验共分析10批平行样品,分别计算各阶段重量得率及迁移量,最后总结迁移规律。
万寿菊鲜花经发酵加压去除水分后至鲜花颗粒阶段的重量得率平均约为6.66%,鲜花颗粒至叶黄素浸膏的重量得率平均约为10%~13%,鲜花颗粒至渣子的重量得率平均约为90%。第二阶段中,叶黄素浸膏至叶黄素晶体的重量得率平均约为15%,叶黄素浸膏至低含量叶黄素的重量得率平均约为88%。
万寿菊鲜花中PAH4和2种塑化剂均未检出。经过发酵后脱水后的鲜花颗粒PAH4的平均含量为BaA:0.51μg/kg、CHR:0.90μg/kg、B[b]F:0.46μg/kg、BaP:0.28μg/kg;两种塑化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DBP:未检出、DEHP:0.41mg/kg。此过程中万寿菊鲜花中PAH4及塑化剂均全部迁移至鲜花颗粒中。
菊花颗粒经溶剂萃取和蒸发去除溶剂后制成叶黄素浸膏,剩余部分为渣子。叶黄素浸膏的重量得率平均约为10%~13%,渣子的重量得率约为90%。
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菊花颗粒至叶黄素浸膏中PAH4的平均迁移率均在40%左右,而迁移至渣子的约为55%~70%,迁移至渣子的PAH4总量较叶黄素浸膏多,但渣子的重量得率高,单位含量平均约为0.21~0.64μg/kg;叶黄素浸膏的总量得率低,单位含量平均约为BaA:1.78μg/kg、CHR:2.86μg/kg、B[b]F:1.66μg/kg、BaP:0.88μg/kg。
图5、图6显示了菊花颗粒至叶黄素浸膏和渣子中塑化剂的平均迁移率和单位含量。菊花颗粒至叶黄素浸膏中DBP和DEHP平均迁移率为44.78%和40.49%,DBP和DEHP单位含量为0.32mg/kg和1.49mg/kg。菊花颗粒至渣子中DBP和DEHP平均迁移率为52.55%和57.56%,渣子中DBP和DEHP的单位含量为未检出和0.26mg/kg。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被分析物的洗脱速率影响因素之一为流动相的流速[17],流速的不同影响着物质在色谱中的出峰时间,在不干扰分离效果的条件下,同时节约时间成本,应尽量提高流动相的流速。综合各种因素,流速以1.0 mL/min为适中。
了解更多> >针对目前植物色素分析时间长,流动相体系较为复杂,且待测组分难以达到基线分离的现状下,建立了准确测定植物叶片以及叶片根部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黄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对植物体中重要的3种色素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平均加标回收率等各项方法学参数均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实际样品检测过程中的要求。本研究方法的建立为植物中重要色素的定量提供了可靠、快
了解更多> >为了补充相关产品国家标准的空白,2021年7月2日,中国肉类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可生鲜鸡蛋、叶黄素鲜鸡蛋、速冻调理乌鸡肉卷、盐烤禽肉制品团体标准启动会。
了解更多> >阿根廷卫生部于2021年8月13日通过官方公报发布了第27/2021号联合决议,将叶黄素、玉米黄素、白藜芦醇、辅酶Q10和番茄红素5种成分列入食品法典中的膳食补充剂部分。
了解更多> >以山东泰安地区产绿色叶系红薯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加工方法加工红薯叶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不同摊青时间、蒸制时间、炒制次数和干燥温度4个单因素对红薯叶茶品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摊青时间为5h,蒸制时间30s,炒制次数4次,干燥温度80℃时为红薯叶茶最佳加工工艺。通过对红薯叶茶中的活性物质及理化成分进行检测发现,红薯叶茶的有效成分及理化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