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2.2萃取条件的选择
2.2.1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对比了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和加压溶剂萃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回收率,见图4.可以看出,加压溶剂萃取法回收率明显高于索氏提取和超声提取法.在整个萃取过程中,加压溶剂萃取仪器始终处在密闭的高温、高压下进行,而高温和高压有助于提高氟吡菌胺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了萃取效率.其次,在密封的条件下减少了挥发损失,从而也有助于提高萃取效率。
2.2.2萃取溶剂的选择
萃取溶剂的选择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影响非常大。分别选择甲醇、乙腈、正己烷、丙酮、正己烷-二氯甲烷(1∶1)和丙酮-二氯甲烷(1∶2)为提取溶剂,固定加热温度120℃,载气压力120psi,静态萃取15min,萃取池淋洗体积70%池体积,氮气吹扫时间90s,循环静态萃取次数2次,按照色谱条件进行检测,考察萃取溶剂对氟吡菌胺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由图5知,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乙腈的回收率最高,达到了95%~98%,明显优于其他萃取溶剂,因此本试验选择乙腈作为萃取溶剂。
2.2.3萃取溶剂的用量
萃取剂乙腈的用量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对比了乙腈用量分别为5、10、15、20、25、30mL时对氟吡菌胺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
1-正己烷;2-甲醇;3-乙腈;4-丙酮;5-正己烷-二氯甲烷;6-丙酮-二氯甲烷
由图6知,随着乙腈用量的不断增加,目标化合物氟吡菌胺的回收率先逐渐升高,后逐渐趋于平衡,乙腈用量在15mL时,氟吡菌胺回收率达到最高值,平均回收率在90%以上.显然少量的乙腈不能够将目标物质完全的萃取,随着乙腈用量增加,氟吡菌胺萃取效果达到最优,回收率达到最高值,但随着萃取溶剂用量不断增加,萃取达到相对动态平衡,回收率变化不明显.通过试验最终确定萃取溶剂乙腈用量最佳为15mL。
2.2.4静态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的选择
分别设定静态萃取时间为2、3、5、8、10、12min,考察萃取回收率。图7显示,萃取5min时,回收率在90%以上,再延长萃取时间,目标物的回收率基本不变,故静态萃取时间选择5min。分别选择50、70、100、120和150psi萃取压力,考察回收率的变化,结果见图8.可见,氟吡菌胺的萃取回收率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100、120和150psi萃取压力下,回收率无明显变化,因此,萃取压力确定为100psi。
2.3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分别考察了甲醇-10mmo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甲醇-5mmo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甲醇-水溶液、甲醇-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对氟吡菌胺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5mmo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时,目标物峰形最佳,响应最灵敏。
文献报道的氟吡菌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一般采用电喷雾离子正离子模式,本文中在全扫描模式下对比了正、负离子模式下氟吡菌胺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氟吡菌胺灵敏度更高,因此选择正离子模式进行分析.在MS/MS模式中,以锥孔电压48V进行目标物的子离子检测,以丰度最大(m/z)172.9作为定量离子,以次灵敏响应离子m/z364.9作为定性离子,优化质谱分析参数见表2。
2.4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将氟吡菌胺标准储备溶液用乙腈逐级稀释成0.025μg/mL、0.050μg/mL、0.125μg/mL、0.250μg/mL、0.500μg/mL标准系列溶液,准确称取与试样基质相应的阴性试样5g(精确至0.01g),分别加入标准系列溶液200μL,与试样同时进行提取,制成最终浓度为5.00ng/mL、10.0ng/mL、25.0ng/mL、50.0ng/mL、100ng/mL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按仪器条件对系列进行测定,在5.00~100ng/mL范围内,浓度值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48697X-4711,相关系数R2>0.9990,定量限为1.00μg/kg。
2.5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称取6份5g样品,在线性范围内分别加入低、中、高系列浓度分析物,按照前处理过程和仪器条件对6份样品进行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加标回收率,结果如表3所示。
2.6样品测定
随机抽取三家菜市场,每一菜市场选取2种日常食用蔬菜,分别为白菜、西蓝花、西红柿、黄瓜、芹菜和四季豆,按照本方法的前处理和仪器条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在上述蔬菜中均未检测出氟吡菌胺残留。同时,对种植过程中喷洒了氟吡菌胺农药的芹菜和白菜分别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见表4.其中,芹菜和白菜的施药剂量均为953(a.i.)g/hm2,施药次数均为3次,采集样品时间至最后一次施药完成后的第7d。
3结论
本工作建立了以乙腈提取,加压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残留量的方法,提取方法操作简单,目标化合物损失小,准确度高,且方法线性良好、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定量限在1.00μg/kg的检测分析要求,适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湖北大学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