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MFC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易与水结合,大多研究采用对其表面改性来满足作为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和力学性能。Rodionova等用乙酸酐对牛皮纸浆生产的微纤维纤维素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乙酸酐与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反应,从而改变亲水性表面,使其更加疏水,所得的微纤维纤维素薄膜不但提高了包装应用时的阻氧性能,对液态水也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Spence等通过机械精炼和使用均质机进行高压处理的方法制备的木质素含量高的MFCs具有较高的水蒸汽透过率,甚至具有较高的初始接触角。Lavoine等通过对不同的MFC涂层纸板和PE涂层纸板的比较,突出了涂层工艺的影响和MFC的作用。MFC的加入抵消了涂层工艺的负面影响:弯曲刚度和抗压强度提高了30%。但MFC并没有提高纸板的阻隔性能,尽管它大大增加了纸板的吸水率。Sirviö等利用四种不同尺寸、化学性质和比例的木质纤维素纤维,制备了MFC和海藻酸钠生物复合膜。通过增加生物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含量和减小纤维素的纤维尺寸,提高了膜的力学性能。除未改性桦木浆的膜外,所有生物复合膜均具有良好的油脂阻隔性能,并且通过添加微米/纳米纤维素纤维以及离子交联降低了海藻酸盐膜的水蒸汽透过率。
由此可见,MFC经过表面羟基反应、高压处理、涂层、改变纤维尺寸和含量、离子交联等技术手段使得薄膜结构发生了改变,提高了MFC复合膜的阻隔性和力学性能,为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但MFC作为涂层在改善阻隔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乳液型食品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更高,除具有高阻隔和力学性能外,乳液稳定性的要求尤为重要,而且基于绿色包装材料的需求,生物降解性更是未来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Bouhoute等采用化学提纯的方法制备了刺阿干树(Argania spinosa)壳MFC,然后用高压均质机进行机械粉碎分离纤维素原纤维。研究了原阿干树壳(AS-MFC)作为水包油(O/W)乳液稳定剂的应用。结果表明,1%w/w AS-MFC是最大乳化液体积的适宜油浓度。AS-MFC能稳定70%w/w的甘油三酯油,无相分离。证明了AS-MFC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潜力,其在维持食品包装材料用的乳液型胶黏剂的稳定性及乳液型食品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asmoudi等利用可再生资源(芦苇草和丝瓜)中的纤维素聚合物减少传统塑料废物和保护自然资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增塑淀粉薄膜,这些天然薄膜在相对较低的增塑剂含量(按重量计为12%~17%)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采用熔融挤出技术制备了聚乳酸聚合物(PLA)与从芦苇草和丝瓜中提取的MFC的混合物。虽然这两种材料都是可生物降解的,但增塑淀粉表现出比PLA/ MFC更快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这些新材料将在食品包装领域受到关注。Sonia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溶胀参数、扩散系数和氧传递速率,分析了复合材料与MFC -醋酸乙烯酯(EVA)的相互作用及其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通过接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iger)对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发现MFC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通过检测PLA基复合材料化学结构的变化,研究了杀菌性能。通过使用MFC,设计灵活的食品包装改善PLA性能的可行性。Anand等从花生壳提取MFC并制备食品包装用琼脂基生物纳米复合膜。MFC的加入使纤维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断裂伸长率等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同时,生物纳米复合膜具有较小的膨胀性和较高的土壤降解率,可用于开发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
可见,MFC素多来源于植物和作物,在生物降解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其形成的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降解率高,尤其纳米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对乳液型食品稳定性高,适合液态食品包装。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经微生物发酵合成、由发酵液提出的多孔性网状纳米级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因其由细菌合成而命名为细菌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的主要差别在于其不含有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更易与纤维素降解酶发生作用,同时在酸性及微生物存在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直接降解,所以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由于BC具有独特的纤维网状结构、高孔隙率、高机械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等性质适合做食品包装材料。但由于分子内存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具有透气、透水和持水性能,通常与其它物质复合或改性后使用。
BC自身的网状结构和纳米尺度有利于吸附活性物质,改善其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性。Dhar等利用碱木质素(AL)作为智能添加剂在原位BC发酵中同时作为微生物生长的促进剂和增强填料来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由于铝的抗氧化性质,可防止副产物葡萄糖酸的形成。研究表明AL在BC孔中自组装形成一级和二级结构,同时提高了热稳定性和韧性。而且BC/AL膜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能力,具有持久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防止鲜切苹果褐变的作用,适合作为食品包装材料。Rollini等研究了乳清超滤的副产品乳清渗透液(CWP)作为生产BC的廉价基质,用于抗菌包装材料。在对一种接种李斯特菌的新鲜意大利软干酪进行的贮藏试验中发现,所获得的抗菌食品包装可有效地减少李斯特菌的数量。Padrão等用牛乳铁蛋白(bLF)吸附两种不同来源的BC膜,对其进行改性,功能化膜(BC+bLF)可直接接触高度易腐的食品,特别是作为新鲜香肠肉类产品。对功能化膜水蒸气渗透性、力学性能、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附bLF的BC膜可以作为食用抗菌包装材料。Vilela等研究了由聚甲基丙烯酸磺基甜菜碱(PSBMA)和细菌纳米纤维素(BNC)组成的抗菌导电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独立薄膜应用于食品包装,结果表明PSBMA/BNC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紫外线阻隔特性、水分清除能力和对引起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显示出作为活性食品包装膜的潜力。
BC与AL、bLF 和PSBMA等活性物质复合,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实现抗氧化性,并抑制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挥了抗菌的功效,尤其在与PSBMA复合时不仅展示了抑菌性,还体现了紫外线阻隔性和疏水性,为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空间。
BC凭借其多孔性网状的纳米结构特点,易与聚合物及纳米颗粒形成复合材料来实现高阻隔性、高力学性和热稳定性。Choudhary等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了BC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BC含量越高,透光率越低。BC在PMMA基体中扩散时的纤维尺寸为纳米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BC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推动了BC在包装材料领域的应用。Cazón等通过BC-壳聚糖-聚乙烯醇制备的柔性透明薄膜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并评估了由水活性引起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子的增塑作用使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率提高,水活性的增加降低了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水分子不影响薄膜的紫外线阻隔性能。Li等通过一种成熟的造纸工艺,将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Ns)成功地并入BC纳米纤维网络中,形成均匀的纳米纸复合材料。所制备的BCN-ZN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而且其表面形成了较为粗糙的结构,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若将各种疏水活性物质封装到多功能纳米载体ZN中,可以充分获得具有抗菌等多种活性的多功能BCN-ZN纳米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食品包装中值得期待。Smarak等用BC与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及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获得的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此薄膜被认为是优异的新型绿色食品包装材料。Stoica-Guzun等研究了γ辐射对聚乙烯醇/BC复合包装材料的影响,BC的加入可以改善聚乙烯醇膜在辐射后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Sommer等对BC进行改性,以改善其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功能特性。研究了BC的分解和蒙脱土(MMT)的加入对其阻水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分解和添加2%的蒙脱土和10%~15%的甘油对BC进行改性,可以作为食品包装材料。
BC与其它功能材料复合,增强了其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尤其在被MMT改性后,热稳定性增强,这为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BC与活性物质复合或形成特定结构材料,可获得智能响应、吸附性和降解性能,为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奠定基础。Kuswandi等以BC膜固定的甘蓝花色苷为基础,研制了一种可食性pH传感器。可食性pH传感器在pH范围(pH 1-14)内呈现出从红色到紫色、蓝灰色,然后到黄色的各种不同颜色,在pH 1-6和pH 8-12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能够区分鲜奶和变质奶,适合作为新鲜度传感器应用于智能包装系统中。Pirsa等运用具有纳米导电结构的BC/聚吡咯/氧化锌复合薄膜包装鸡大腿肉,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智能化薄膜,它能够保护鸡腿肉不受氧化剂和细菌的影响,延长鸡腿肉的保质期。Ma等制备了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新型固体BC/棉纤维(BCF)复合材料,将其用作活性智能食品包装材料。将BCF或BC薄膜真空干燥后吸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研究发现当姜黄素浓度相同时,BCF基薄膜比BC基薄膜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更明显的颜色变化。BCF-姜黄素薄膜的pH值变化范围为7~10,颜色由亮黄色变为棕色。这些结果表明,BCF姜黄素薄膜具有作为活性和智能食品包装的能力。Cazon等综述了BC在食品包装薄膜开发中的主要性能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在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细菌来源的纤维素是一种具有与其它多糖基聚合物不同的特殊性质的材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到特别关注。Ummartyotin等用蛋壳与BC复合膜作为活性包装的吸附材料。蛋壳与BC悬浮液混合,铸成复合膜。BC复合材料中蛋壳的存在增强了吸附性能。这种材料在活性包装中作为吸收性材料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Zahan等以BC膜为原料,开发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AM包装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月桂酸的BC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纯BC膜在3天内也经历了50%以上的降解,从第7天开始,在土壤中也经历了100%的降解。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了主要的降解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和根霉。
BC经过与甘蓝花色苷和姜黄素等活性物质复合,可获得食品包装材料的智能性,如颜色-pH响应、颜色-浓度响应。也可与蛋壳复合增强包装材料的吸附能力,还可与聚合物形成纳米导电结构和三明治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而实现包装材料的智能化。通过添加月桂酸开发了可降解、抑菌的BC膜,未来BC基包装材料会向着智能化、抑菌性及可降解的更宽广领域发展延伸,如颜色-浓度响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等,为更好地监测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从天然木材和纯植物纤维提取的木质纤维素和MFC自身无污染、可降解、性能稳定,而且改性后具有高阻隔性能、高力学性能、高疏水性,与活性成份复合后可提高其抗菌性、抗氧化性,在包装膜中可做载体,也可涂到活性分子形成的网络结构上。轻度改性的木质纤维素,具有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应有的力学强度和阻隔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环保薄膜材料,而且经过功能化可起到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在食品包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目前木质纤维素在提取方面很难同时满足低成本和高效率,导致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MFC可以通过表面化学改性来改善其亲水性,或通过形成微纳结构来提高材料的阻隔性、阻氧性、乳液稳定性、疏水性和力学性能等,也可与活性分子复合,来提高材料的可降解性和抗菌性,相信随着包装材料的轻量化与功能化并存的要求,MFC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BC可以制成具有阻隔性、抗氧化性、抗菌性的包装材料,还可以与活性成份复合成颜色-pH响应、颜色-浓度响应的智能包装材料,拓宽了细菌纤维素的应用领域,也为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发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相信随着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社会需求逐年增加,BC食品包装材料会备受关注。由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的多孔性网状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由于其独特的纤维网状结构、高孔隙率、高机械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等性质,与其它物质复合或改性后可做食品包装材料,而且与活性分子复合后可实现材料智能化,未来还会出现颜色-温度响应包装材料,更好地反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给食品带来的影响,开拓了BC的应用领域,也为智能化包装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纤维素的提取过程会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同步,纤维素优异的综合性能和未来节能环保的经济发展趋势为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食品包装材料的轻量化、功能集成化、结构微纳化、智能化和环境友好性将成为未来的焦点。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工业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生物质是一种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碳资源,其中所富含的多糖类物质为乙醇等燃料能源生产提供了大量发酵底物,但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是原料的高效糖化,其中木质素的降解是木质纤维素原料高效糖化的主要结构屏障。由于木质素结构复杂而致密,需要高温高压或者强酸强碱才能破坏其结构,这些方法能耗高且不绿色环保。
了解更多> >以青稞、藜麦、燕麦、小米和绿豆5种杂粮为原料,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谷物配比对多谷物共挤压杂粮粉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的影响。青稞、藜麦、燕麦添加量对共挤压粉eGi值影响趋势相同,均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共挤压粉eGi值随绿豆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挤压后共挤压粉中淀粉、直链淀粉、蛋白和脂肪含量总体下降,膳食纤维整体含量增加,共挤压粉eGi值与蛋白质、膳食纤维、直链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了解更多> >食品包装作为食品产业链的一个安全保障环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食品的组成部分,为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保驾护航。有材料统计:人的一生中大约会吃掉75 t食物,这75 t食物的“外衣”,是共计8.5 t左右的食品包装。随着包装废弃物数量的增加,废弃物处理费用不断上升,加大对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力度是大势所趋。
了解更多> >MFC膜可以作为载体与多酚类物质、银纳米粒子、香芹酚、CHX、壳聚糖、溶菌酶等活性成份复合,实现包装材料的抗菌功能,其中活性成份在MFC膜中的缓释研究较多,更有利于维持抑菌的长效性。基于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相信未来的包装材料会向着抑菌、可降解和轻量化等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了解更多> >MFC可以通过表面化学改性来改善其亲水性,或通过形成微纳结构来提高材料的阻隔性、阻氧性、乳液稳定性、疏水性和力学性能等,也可与活性分子复合,来提高材料的可降解性和抗菌性,相信随着包装材料的轻量化与功能化并存的要求,MFC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