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2种木霉菌对杨树叶枯病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二)

发布时间:2021-07-08 14:28 编辑者:特邀作者周世红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真菌单独培养


由表1数据作曲线图得到图1。

由表1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3种真菌单独培养时,无论何时测量2种木霉菌的生长半径都明显大于病原菌的生长半径,未达到72h时,2种木霉菌都已长满皿,说明2种木霉菌的生长速度大于病原菌,在营养争夺上木霉菌生长速度快可能会占有优势;2种木霉菌相比较,n的生长速度快于Tv。

2.2 绿色木霉(T.viride)与病原菌拮抗培养

viride菌株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结果见表2。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木霉菌(T.viride)的相对半径在不断增大,杨树叶枯病病原菌的相对半径先增大,在48h时增加到最大值0.69cm,后在绿色木霉菌的作用下菌落半径逐渐减小。T.viride与病原菌菌株的拮抗效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木霉菌(T.viride)在拮抗培养过程中的被抑制率从12h到24h先是增加到最大值12.03%,然后从24h到48h时在减小到最小值2.91%,从48h到60h时又增大;病原菌的被抑制率在相对培养过程中一直在增加,当72h时达到最大为64.52%;相对抑制效果在12h到24h时先减少到最小值1.66,从24h到48h不断增大,48h时达到最大值13.38,从48h到60h又减小。

2.3 哈茨木霉(T.harzianum)与病原菌拮抗培养

T.harzianum菌株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木霉菌T.harzianum的相对生长半径不断增大;病原菌的相对半径从12h到60h一直在增大,但在60h到72h时相对半径减小。

病原菌分别与T.harzianum菌株的拮抗效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木霉菌(丁.harzianum)在拮抗培养过程中被抑制率不断增大,最大被抑制率为46.35%;病原菌在拮抗培养过程中被抑制率也不断增长,最大抑制率为61.29%;相对抑制效果12h最大为4.33,随后不断减小,最小值为0.62,到60h时又增大为0.98。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通过上述对杨树叶枯病病原菌链格孢菌的鉴别、分离、纯化培养以及其与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对峙培养试验初步得出以

结论:

供试的两种木霉菌Tv和Th菌株对杨树叶枯病有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竞争作用,对其病原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种木霉菌在生长速度上与病原菌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较快的争夺营养与空间;至72h,病原菌被Trichoderma的抑制率由高至低分别达到:Trichodermaviride为64.52%:Trichodermaharzianum为61.29%。而相对抑制效果由高至低为:Trichodermaviride、Trichodermaharzianum;其相对抑制效果最高分别达到13.38和4.33,因此可得出抑制效果最佳菌株为Trichodermaviride。

3.2 讨论

杨树叶枯病是一种由链格孢菌引起的叶部病害,防治其发生的关键是防治链格孢菌生长。因此,通过绿色木霉菌、哈茨木霉菌分别与杨树叶枯病链格孢菌进行拮抗试验,分别计算出抑制率与相对抑制效果,从而找出对杨树叶枯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本文认为相对抑制效果较高的为绿色木霉菌,但是由于本试验只是从抑制率和相对抑制效果的角度进行说明,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要从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木霉菌作为普遍存在并具有丰富资源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生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广谱性的特点,但不同种,同种的不同菌株都存在着拮抗作用的差异。国内对木霉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还局限于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机理的初步分析,拮抗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等,主要剂型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国内登记生产木霉菌制剂的企业虽然较少,但木霉菌制剂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较为迅速,目前为止,木霉菌生防制剂已占据了真菌杀菌剂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国外木霉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比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已有多种登记注册的产品,例如木霉菌T22和T39。国外对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不仅在木霉菌发酵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和设备,并且对木霉菌所产生的具有生物防治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如蛋白质组学分析和基因报告系统等,研究植物、病原菌及木霉菌三方互作的关系。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木霉菌生防作用的机理,从而为开发木霉菌新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然而相关的研究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木霉菌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学等研究方法,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增强对病害的防御性方面势必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倡导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木霉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成为构建现代和高效的生物防治病虫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防护林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杨树叶杨树花杨树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