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中的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种类很多。据报道,目前已发现的有毒动物至少在1000种以上。如河豚毒素、斑螯素、蝎毒、蟾蜍毒素、蛇毒等。自然界存在的有毒植物不计其数,常常因误食而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如氰苷、红细胞凝集素、生物碱等。动植物毒素除了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外,有些毒素还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一、河豚毒素
(一)河豚鱼
河豚鱼又名纯,或称链鲍鱼,是一种味道鲜美又含剧毒的鱼类,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河豚鱼在大多数沿海和大江河口均有分布,全球有200种左右,我国有70多种,广泛分布于各海区。有些种类也可生活于淡水中,以热带和亚热带为最多。以纯科圆鲍(东方纯)属为主,同时还可见免头纯属。宽吻纯属、凹鼻鲍属、插鼻纯属等。不同种类的河豚鱼的外形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征是: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上下两枚门牙。河豚鱼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据统计日本每年由于食用河豚鱼导致中毒的人数多达50人。我国沿海居民也有食用河豚鱼的习惯,因此每年发生河豚鱼的中毒事件较多,北方则少见。河豚毒素是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剧毒。河豚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钠高1000倍,因此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为此,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严禁餐馆将河豚鱼作为菜肴经营,也不得流入市场销售。
(二)河豚毒素在体内的分布与性质
河豚毒素在体内的分布较广,以内脏为主。毒性大小随着季节、品种及生长水域而不同。河豚鱼的肝、脾、胃、卵巢、卵子、睾丸、皮肤以及血液均含有毒素,其中以卵和卵巢的毒性最大,肝脏次之。一般品种的河豚鱼肌肉的毒性较低,但双斑圆纯、虫纹圆鲍、铅点圆鲍肌肉的毒力较强。几种河豚鱼组织中河豚毒素的含量见表14—1。
河豚鱼体内的有毒化学成分为河豚毒素,又名河豚毒素酐-4-河豚毒素鞘或河豚酸,分子式为C11H17N3O8,相对分子质量为319.27,化学结构式如图14—1所示。
河豚毒素系无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稀乙酸,对热稳定,于100℃温度下处理24h或于120℃下处理20~60min方可使毒素完全受到破坏。盐腌、热晒均不被破坏。但对碱不稳定,在4%NaOH溶液中20min可完全破坏,降解成为喹唑啉化合物。河豚毒素有许多衍生物,其衍生物的毒性强弱取决于其C4的取代基的不同。河豚毒素衍生物的相对毒性见表14—2。
(三)河豚毒素的毒性危害
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它对神经细胞膜的Na+通道有专一性作用,能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
造成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或食用未将毒素去除干净的河豚鱼。中毒初期表现为感觉神经麻痹,全身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口唇、舌尖及指尖刺疼发麻,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语言障碍、瞳孔散大,中毒者常因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死亡率高达50%。
河豚毒素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8.7μg/kg体重,对人的经口最小致死量为40μg/kg体重。大约1~2mg河豚鱼毒素结晶可使一个成人致死。
防止河豚毒素中毒首先是掌握河豚鱼的特征,提高识别能力,不食用河豚鱼;其次是加强管理,禁止擅自经营和加工河豚鱼;发现中毒者,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催吐、洗胃和导泻为主,尽快使食人的有毒食物及时排出体外,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分析检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告中,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要求中,对水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活度的有指导值要求。其中总α指导值小于0.5Bq/L、总β指导值小于1Bq/L。
了解更多> >“2020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计量测试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将于2020年09月28日-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伟业计量也将亮相展会,展位号为522,我们恭候您的莅临!
了解更多> >新年新气象,新年送好礼啦!伟业计量开工活动——幸运大转盘于2月06日(正月初九)上午8点准时开始,黄金足金999金条5g、美的破壁机、课程u盘、伟业计量玻璃杯、护眼台灯、1888积分、588积分、100元优惠券等你来拿,人人有份,100%中奖!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