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拿起一束燕麦穗(与小麦穗相仿),用手一搓,表壳脱掉,露出金黄色的燕麦粒,麦粒的金黄外皮,就是燕麦麸皮。
以前,燕麦麸皮被当作“残渣”脱掉,人们用里面的“芯”磨粉。“残渣”脱得干净的,磨出的粉叫精莜面,反之叫粗莜面。精莜面吃着筋道、爽口,更受食者喜爱。
但研究发现,燕麦的营养,其实九成在这层金黄色的麸皮里。
燕麦麸皮是燕麦含有膳食纤维最多的部分,特别是含有最丰富的 β 葡聚糖 ,β 葡聚 糖属可溶性膳食纤维 ,是已知的降血脂有效成分 ,同时 有助于肠道健康,因而燕麦纤维被誉为“贵族膳食纤维” 。
我国燕麦的种植历史攸久,大约在三千年前已有栽培。中国栽培燕麦早于世界其它国家。燕麦从远古时代就成为人们的主粮之一,燕麦先从中国内蒙传入欧州然后到北美洲,在英、美国家,燕麦不但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而且还被社会公证为健康保健食品,燕麦主食的热量、蛋白饮食性纤维都居白面、大米之首。所以专家建议:燕麦应成为人类第三大主粮(小麦、稻谷、燕麦)。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批准发布《燕麦麸皮》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T/FDSA017—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的发布,为规范市场,统一燕麦麸皮的质量标准 ,方便广大消费者的选购具有重要作用。
附件: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关于批准发布《燕麦麸皮》团体标准的公告(2).pdf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以青稞、藜麦、燕麦、小米和绿豆5种杂粮为原料,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研究不同谷物配比对多谷物共挤压杂粮粉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的影响。青稞、藜麦、燕麦添加量对共挤压粉eGi值影响趋势相同,均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共挤压粉eGi值随绿豆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挤压后共挤压粉中淀粉、直链淀粉、蛋白和脂肪含量总体下降,膳食纤维整体含量增加,共挤压粉eGi值与蛋白质、膳食纤维、直链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了解更多> >为探究混合杂粮饭的真实血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与预测值的差异,从9种全谷豆类中选择4种食材组合成杂粮饭测试餐A1、A2、B和C,测定10名健康成年人进食后的血糖指数,计算血糖负荷及水解指数(HI)。结果表明:杂粮饭A2、B、C的GI值分别为60,66,48,GL值分别为23,23,16。采用电饭锅“杂粮饭”程序烹调时,杂粮饭A1的GI值和GL值均升高,分别为69和26。与用文献值计算法或体外碳水化合物水解法预测含豆类测试餐的GI值均有较大误差。
了解更多> >本文以燕麦β-葡聚糖为原料,利用疏水性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对其进行酯化改性,得到两亲性燕麦β-葡聚糖酯。通过探究硬脂酸酰基咪唑活化液的添加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出当脂酸酰基咪唑活化液添加量6.50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0h时,酯化反应产物取代度最大,为0.13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氢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所得结果均证明此方法可成功制备两亲性燕麦β-葡聚糖酯。
了解更多> >本文以燕麦β-葡聚糖为原料,利用疏水性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对其进行酯化改性,得到两亲性燕麦β-葡聚糖酯。通过探究硬脂酸酰基咪唑活化液的添加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出当脂酸酰基咪唑活化液添加量6.50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0h时,酯化反应产物取代度最大,为0.13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氢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所得结果均证明此方法可成功制备两亲性燕麦β-葡聚糖酯。
了解更多> >本文以燕麦β-葡聚糖为原料,利用疏水性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对其进行酯化改性,得到两亲性燕麦β-葡聚糖酯。通过探究硬脂酸酰基咪唑活化液的添加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出当脂酸酰基咪唑活化液添加量6.50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0h时,酯化反应产物取代度最大,为0.13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氢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所得结果均证明此方法可成功制备两亲性燕麦β-葡聚糖酯。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