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口服药物给药方式简单,不损伤皮肤和黏膜,无交叉感染。是目前药物疗法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然而,药物在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药物的利用率。许多药物仍需以注射的方式给药。如何提高药物的口服利用率,构建口服药物载体。仍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提出的纳米载药体系主要是利用具有一定特性的纳米载体,将药物包裹入内,提高其稳定性和利用率,现已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热点圈。为了防止药物进入肠道之前在胃中分解,纳米口服药物载体的构建需要考虑胃、肠道pH值的变化,使用对pH值敏感的载体系统。壳聚糖一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载体系统是常用的活性物质运载体系。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阳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pH值敏感性,可以通过增强细胞旁路的药物转运,促进药物的吸收利用,这使其在口服药物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岩藻聚糖硫酸酯是褐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常见的硫酸化多糖,含有大量的硫酸基团,可与带正电的壳聚糖通过聚电解质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纳米粒子。岩藻聚糖硫酸酯自身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进入体内后不仅很少引起副反应,而且还可以辅助所运载的活性物质发挥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载药纳米粒子构建材料。据报道。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子已作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运载体,如生长因子、抗肿瘤药物等。Pinheiro等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子,用其运载生物活性物质;Huang等将封装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子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Huang等将制备的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子用于抗肿瘤药物姜黄素的运载,增加了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目前,纳米粒子的制备多采用商品化的海带、墨角藻等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于其它褐藻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常见、易得的大型海藻羊栖菜中提取得到岩藻聚糖硫酸酯。制备新型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子,测定不同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比例的纳米粒子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寻找适用于运载口服药物的新型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子。
羊栖菜购于浙江温州海虎海藻养殖有限公司。葡聚糖标准品(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21.1,47.1,107,200,344,708ku),美国Flu-ka公司;10种单糖标准品(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和标准牛血清白蛋白,美国Sigma公司;乙腈(色谱纯级),美国Tedia公司;壳聚糖(脱乙酰度80%~95%),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级。
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ElipseXDB-C18(4.6mm×250mm,5μm),美国Agilent公司;ShodexohpakSB-804HQ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柱,日本Shodex公司;InfiniteM200PR0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800Y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永康市铂欧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超声波破碎仪,德国Bandelin公司;Brookhaven粒度仪。美国布鲁克海文仪器公司。
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参照Silchenko等和刘雪等的方法。将新鲜羊栖菜洗净,40℃干燥72h,粉碎。取适量藻体粉末。95%乙醇脱脂(料液比1:30),室温搅拌24h。脱脂后进行提取,提取条件:2%CaCl2溶液,料液比1:30,60℃提取3h。提取完毕后,冷却离心,收集上清液,超滤浓缩,截留分子质量100ku。液体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加入4倍体积95%乙醇,醇沉,沉淀经无水乙醇脱水、烘干后得到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命名为SFP。
多糖分子质量的测定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法)。色谱条件:ShodexohpakSB-804HQ分析柱(7.6mm×300mm);流动相为0.1m01/LNa2S04;流速0.5mU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检测器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以标准品分子质量的对数为纵坐标,保留时问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分子质量。
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FP的单糖组成。多糖完全酸水解:准确称取2mg样品,加入1mL三氟乙酸(2mol/L),110℃降解6h,去除多余三氟乙酸,得到完全酸水解的样品。多糖PMP衍生:多糖降解产物及单糖标准品溶于100μL蒸馏水中,随即加入100μLNaOH溶液(0.3mol/L)及120μLPMP甲醇溶液(0.5mol/L),70℃水浴反应10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100μLHCl溶液(0.3mol/L)中和,二氯甲烷萃取3次,上层液体经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色谱条件: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CH3CN:PBS(磷酸盐缓冲液,pH6.7)=17:83(体积比);进样量10μL;柱温35℃;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
SFP的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四、硫酸基含量、糖醛酸含量圈分别按照相应的文献进行测定。
配制1mg/mL的壳聚糖(Cs)溶液(0.2%醋酸溶液溶解)和岩藻聚糖硫酸酯(Fuc)溶液(蒸馏水溶解)。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方法制备纳米粒子,按照不同的Fuc/Cs体积比(0.6:1,0.8:1,1:1,1.2:1,1.4:1)将壳聚糖溶液滴人岩藻聚糖硫酸酯溶液中,同时使用超声波破碎仪(每开启15s,暂停10s,共40s)混合,得到纳米粒悬浮、液。
采用Br00khave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PDI)。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Fuc复合率):参考文献的方法,纳米粒子溶液经14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层清液0.5mL,加入0.5mL蒸馏水,混匀。继续加入0.5mL亚甲基蓝溶液(0.4mmol/L),混匀,放置5min,于波长560nm处测定吸光度。
Fuc复合率(%)=(Fuc0-Fuc上清)/Fuc0×100(1)
式中,Fuc-纳米粒子溶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总量,mg;Fuc上清-离心后上清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总量,mg。
制模拟过程中使用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按照王忠元等的方法配制。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4部,取稀盐酸16.4mL,添加约800mL水与10g胃蛋白酶,摇匀使其充分溶解后,调节pH值至1.3,加水稀释定容至1000mL,即为人工胃液。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4部,取磷酸二氢钾6.8g,加500mL水使其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外称取10g胰蛋白酶加适量水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定容至1000mL,即为人工肠液。
化取制备好的纳米乳液15mL于50mL灭菌离心管。加入模拟胃液15mL(37℃预热),置于恒温振荡器(37℃)中,分别在0,1,2,4,6h取出3mL反应液,在100℃水浴中灭酶,4000r/min离心10min,取离心后溶液2mL测定上清液中纳米微粒的粒径、Zeta电位、PDI等指标。剩余溶液经14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测定Fuc复合率。上步反应全部结束后,取剩余样液,用0.1mol/L碳酸钠调节pH值至6.8。向管中继续加入肠液15mL(37℃预热),置于恒温振荡器(37℃)中,分别在0,1,2,4,6h取出3mL,在100℃水浴中灭酶,4000r/min离心10min后取2mL上清液测定其中纳米微粒的粒径、Zeta电位、PDI等指标,剩余溶液经14000r/min离心15min后按上述方法取上清液测定Fuc复合率。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自1910年酶的固定化研究开始,酶的固定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酶的固定化新型载体层出不穷。人们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同定化载体,不仅要求它的同定化性能好。比如食品领域就要求高安全性能、无污染性、经济实用性等。根据固定化载体的组成成分可将其基本分为以下3大类:无机载体(硅藻土、活性炭、多孔陶瓷、玻璃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淀粉、海藻酸钠、纤维素等和合成有机材料(常见的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氧化石墨烯等。
了解更多> >自1910年酶的固定化研究开始,酶的固定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酶的固定化新型载体层出不穷。人们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同定化载体,不仅要求它的同定化性能好。比如食品领域就要求高安全性能、无污染性、经济实用性等。根据固定化载体的组成成分可将其基本分为以下3大类:无机载体(硅藻土、活性炭、多孔陶瓷、玻璃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淀粉、海藻酸钠、纤维素等和合成有机材料(常见的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氧化石墨烯等。
了解更多> >为进一步分析壳寡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酶法制备工艺获取组分清晰的壳寡糖,化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h、加酶量120U/g,结合乙醇沉淀、超滤和纳滤联用的工艺获得聚合2~4的壳寡糖。比较评价壳寡糖及其与阿霉素联用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其中作用最明显的人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生存率降低20%。利用细胞迁移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分析机制,得出壳寡糖可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并促进阿霉素入核。
了解更多> >为进一步分析壳寡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酶法制备工艺获取组分清晰的壳寡糖,化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h、加酶量120U/g,结合乙醇沉淀、超滤和纳滤联用的工艺获得聚合2~4的壳寡糖。比较评价壳寡糖及其与阿霉素联用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其中作用最明显的人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生存率降低20%。利用细胞迁移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分析机制,得出壳寡糖可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并促进阿霉素入核。
了解更多> >为进一步分析壳寡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酶法制备工艺获取组分清晰的壳寡糖,化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h、加酶量120U/g,结合乙醇沉淀、超滤和纳滤联用的工艺获得聚合2~4的壳寡糖。比较评价壳寡糖及其与阿霉素联用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其中作用最明显的人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生存率降低20%。利用细胞迁移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分析机制,得出壳寡糖可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并促进阿霉素入核。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