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总迁移量按式(1)计算:
式中X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总迁移量,mg/dm2
m1——试样测定用浸泡液残渣的质量,mg
m2——空白浸泡液的残渣质量,mg
V——迁移试验所得试样浸泡液总体积,mL
V1——测定用浸泡液体积,为180 mL
S——试样与浸泡液接触的面积,dm2
仪器模式为火焰法;波长为285.2 nm;灯电流为7.5 m A;狭缝宽度为0.2 nm;乙炔-空气流量为70 L/h;燃烧器高度为6.0 mm;分别吸取10 mg/L的镁标准溶液0、1、2、3、5 m L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1%(体积分数)硝酸溶液定容,配置成浓度为0、0.1、0.2、0.3、0.5 mg/L的镁标准系列溶液。将镁标准系列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导入火焰原子化器后测其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制备好的模拟迁移液中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通过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的一种方法,滑石粉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硅酸镁,所以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镁元素的含量即可准确快速地测定PLA中滑石粉的含量。模拟迁移液中滑石粉按公式(2)式计算:
式中X2——模拟迁移液中滑石粉含量,μg/kg
A——Mg元素的含量,μg/L
M1——滑石粉的分子量,为378
M2——Mg的原子量,为24
ρ——模拟迁移液的密度,kg/L
用手术刀从测定总迁测量后的残渣上划下少许样品,置于高压金钢石台上,将粉末状样品直接均匀散落在试验台上,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验;同时取滑石粉标准品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总迁移量是食品接触材料到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可迁移的所有难挥发物质的总量,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通过考察总迁移量,可以帮助判断材料中难挥发性物质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PLA杯盖在2种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50%乙醇为非酸性食品、含酒精饮料,部分乳及乳制品的食品模拟物,异辛烷为油性食品模拟物。PLA杯盖在50%乙醇和异辛烷中的总迁移量分别为1.1 mg/dm2和0.3 mg/dm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迁移温度和迁移时间下,杯盖在50%乙醇中的总迁移量高于异辛烷,说明与油脂类食品相比,难挥发性物质更易迁移至含酒精饮料,部分乳及乳制品等。但是PLA在两种模拟迁移液中的总迁移量均远低于10 mg/dm2,说明产品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对总迁移量的限量要求。
PLA杯盖总迁移量的测试结果表明,杯盖在50%乙醇模拟迁移液中进行70℃下2 h的迁移试验后的总迁移量最高(1.1 mg/dm2),因此,对模拟迁移试验后的50%乙醇模拟液中的镁进行分析。目前尚无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镁迁移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因此参考GB31604.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锌迁移量的测定》、GB 5009.241—2017《食品中镁的测定》、以及GB 5009.269—2016《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进行PLA在模拟迁移液中镁迁移量的测定。
按最优试验条件对镁标准系列溶液进行测定,镁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0.1、0.2、0.3、0.5 mg/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5 2+0.805 7x,相关系数R2=0.998,如图2所示。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动物营养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2021年7月13日,澳大利亚联邦公报网站发布F2021C00652号公告,修订澳新食品法典1.1.2号标准《法典中使用的食品术语及其定义标准》。
了解更多>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发现潜在的与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的因素,从而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从图4~图6可以看出,熟食因在厨房中与生猪肉发生交叉污染而导致居民罹患沙门菌病的风险与即食食品的准备率、猪肉消费量、初始污染浓度、不正确洗手率、菜刀和砧板的不当使用率等参数成正比。从生鲜猪肉的零售到消费过程进行分析,零售环节,生鲜猪肉的沙门菌起始污染浓度对患病风险影响较大;储存环节,室温储存情况下,患病风险与室温和储存时间相关;厨房烹饪环节,即食食品的准备率对患病风险影响最
了解更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每100万居民每年因生鲜猪肉厨房中交叉污染即食食品而罹患沙门菌病的人数约为4748人,若不考虑猪肉沙门菌污染和消费量的地区差异,按照全国14亿人口计算,则全国发病人数约为665万。毛雪丹等利用文献综述估计我国沙门菌的疾病负担,每年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发病约为903.5万人次,按照25%的病例因猪或猪肉导致进行计算,估计猪或猪肉导致的病例约为246.85万,略低于本研究结果。针对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与流行病学估算的疾病负担不一致的情况,可通过找出并估计不确定性以解释明显差异的来源,EVE
了解更多> >优秀的食品安全文化,可以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把事情做好,这样既可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减少客户投诉、产品召回、工伤和员工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品牌声誉,以及避免财务损失、节约成本等。目前,不论是国际组织(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还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食品企业(如沃尔玛、百事)等,都在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文化建设。这是国际上提升和监管食品安全的一个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食品企业正在学习和借鉴。
了解更多> >食品安全文化是软科学。对于食品安全从业者来说,“文化”这种词的意思似乎有些模糊,甚至过于抽象。一般来说,食品安全从业者可能更愿意讨论具体的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和流程控制,人们通常把这些视为“硬科学”。而食品安全从业者可能不那么愿意使用与组织文化和人的行为有关的术语,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软科学”。然而,回顾过去几十年来的食源性疾病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到,“软科学”其实是最“硬”的。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影响和改变人的意识、信念和行为(即“软科学”),就无法在减少全球食源性疾病这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